天寿却比天禄更快地恢复了常态,他指着山下说:”你看,怎么会有轿子到咱们这儿来呢?……瞧,上了来咱们听泉居的路啦!……“
天禄伸头一看,果然是那种两人抬的小轿,但轿前有人带路,轿后有许多人跟从,还挑着担子,像是很有身份的人物,是谁呢?来这儿干什么?
天寿已经嚷起来:”哎呀!轿前头的是雨香啊!莫不是胡大爷?爹,爹!“
柳知秋从屋里赶出来,见此情景,一时手忙脚乱,嘴唇都哆嗦了,平和了不多日子的面容,刹那间又变得愁苦。他望着天禄天寿忧心忡忡地说:”不知上回雨香回去嚼什么舌头,要真是胡大爷,他此来……我还欠着他那么多的银子呢!“
哥儿俩顿时也面色严峻了:就是拿听泉居顶,也还不上那一万两烟债啊!
来人果然是胡昭华。
柳知秋领着天禄天寿把贵客迎进客厅就座,阿嘉叔送上茶来,宾主照例一番寒暄。天禄天寿默默侍立在侧,又谨守着当年柳家的待客之礼了。
胡昭华笑道,自己是到澳门去看朋友,顺路来看天寿的。天寿为他家唱戏累病,他很不过意;又听雨香说听泉居如何之好,也想来见识见识。说着命家丁抬上一担礼品,一筐专给天寿:有一大盒燕窝、一大盒银耳、一斤人参,还有鹿茸、桂圆膏等类补品,再就是冰糖、蜜饯、莲子和一包一包的各种点心。另一筐是贺柳家新居的礼品,无非是火腿腊肉风鸡风鱼香茶糯米,装得满满的,堆成了尖,每样东西上都贴了福字大红纸,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柳知秋连连揖谢说不敢当。这时雨香把五个红纸封套的银子放桌上,说:”天寿哥那天走得慌忙,戏份儿都没拿。他是一天五十两,加上养病银,共是二百五十两,柳师傅请收下。“
柳知秋回头看看天寿,说:”还不谢过胡大爷。“
天寿走上前对着胡昭华深深一揖,说:”天寿谢胡大爷惠赐。“
胡昭华扶住,仔细打量着天寿,说:”气色好了许多。看来雨香说得不错,你这听泉居怕真是收贮着天地灵气,不但能养好病,人也更滋润水灵了!……不过病了这一场,再马虎不得,那燕窝银耳人参正好用来炖汤,加上冰糖,每日早晚喝一小盏,最是滋阴益气,吃上一个月,定能见效。“
天寿心下感激,却不好说什么,对胡昭华略带风尘劳碌之色的面容瞥了一眼,又低下了头,轻声说:”多谢胡爷记挂。“
雨香忽闪着长长的眼睫毛,笑道:”班里的师傅和弟兄们都问你好,等你回去唱元宵夜戏呢!“
天禄笑道:”我也去胡家花园唱元宵夜戏好不好呢?胡爷肯不肯给师弟一样的戏份儿呢?“
胡昭华哈哈地笑了:”我真巴不得你们这三玉笋都回我胡家班。戏份儿算什么!当初是家父做主,若依了我,决不肯放你们离开的……不过,天福天禄竟能跳出梨园,又竟能先后在两任钦差大臣手下当差,也算是梨园一大奇观了!日后由差役而书吏,由书吏而师爷,径登上九流之途,前景正未可限量。现下不要说我敢不敢请天福天禄,就真的请了,二位又怎肯低了身份再登红氍毹?“
天禄扫向鬓角的黑眉一扬,笑道:”人世沧桑,那可说不定。“
胡昭华一拍胸脯,笑道:”好!真有那一天,我胡家班虚位以待!“
大家又说笑一会儿,柳知秋师徒和雨香便带领胡昭华走遍听泉居各处。雨香叽叽呱呱,走一处赞一处,胡昭华也不住点头。后来,按天寿的意思,阿嘉夫妇在腊梅花下摆开八仙桌,又摆了许多点心,天禄天寿和雨香一起忙碌,汲泉水,扇火炉烧水沏茶。那几树梅花,似禁不住热气熏蒸,一时间由花蕊里往外散发浓香,芬芳馥郁,充满一院,热腾腾的茶香也因沁入花香而格外清醇,所有的人都被笼罩在花香茶香的氤氲之中,感受着难以言说的沉醉。
头杯茶胡昭华一饮而尽,第二杯才像行家那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品,不时闭了眼睛微微晃着脑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看得天寿和雨香忍不住偷笑。天禄提着陶罐等着续水,见胡昭华睁眼,问道:”味道还好吗?“
胡昭华想了想,说:”此水之醇厚甘洌,着实少有,竟把茶的毛病都遮盖过去了。若是配以当年新茶,最好是明前毛尖,则好水好茶堪称双绝!“他忽又转向柳知秋,”这也像你这听泉居,好地势好风水,可惜居内各处太显寒俭,书房和画室琴室尤甚。……柳师傅,你买这地盖这屋一共花了多少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