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九七五(29)

2025-10-10 评论

    不开火是因为有一次差点酿成火灾,我一个人在家玩火,一不小心,火势就蔓延开来,废报纸和木柴堆在一起,它们互相激发,纸的火轻盈跳动,忽左忽右,短暂;木柴刚开始稳稳的,它被纸燃烧着的火烤得发热,但它忍着。纸的火太旺了,烧掉了一张,紧挨着的一张又着了,我看得很入迷。一张纸烧着了是很好看的,很无趣的纸,烧着了就会变成火焰,像一朵花一样,金黄色,它是气体,又是烫的,抓又抓不着,赶又赶不走,它是不会离开那张纸的,纸烧尽了,火焰就灭了,纸和火就像一对恋人,然后它们一起变成灰烬,灰色片状的东西,它经不起手一碰,更经不起风吹,风一吹,就消散了,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有一次钻到床底下,用火柴点着了两张纸,那纸有点潮,又是下雨天,我用掉了半盒火柴才把它们点着,却很快就灭了,潮纸就像两个老人,没有热情。
    经常独自在厨房里,那里有劈好的木柴,还有用来引火的松明,南流镇管松明叫松光,松光聚集着最多的松脂,有着红铜的颜色和光泽,散发出浓烈的松香味,是柴中的诗人,一点就燃,冒着油,冒着浓黑的烟,发出的叫声。松光引火最好使,它们很珍贵,被劈成筷子般大小或更小,另外放着。厨房就是我玩火的天堂,我喜欢把旧报纸撕下一块,揉皱,再点火,或者举着一张纸的一角,让它在手上燃烧,烧到最后才撒手。那一天玩大了,我同时点着了好几张纸,它们烧着了木柴,木柴的火坚韧而持久,它又烧着了更多的纸,不好了!这回真的着火了,我奔向水缸,用水勺一勺一勺地救火;水都浇不灭,火像是更大了,这边刚浇灭那边又起来,我慌了,即使喊救火也没人听得见。我后背一下出了汗,并蔓延到额头和手心,坏了坏了坏了,我眼前出现了满屋子的火光,这火光冲出屋的瓦顶,升到沙街的上空。我的心狂跳着,一边扔了水勺,端起洗菜用的瓦盆,一气泼了好几盆水,这才把火扑灭了。
    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从未跟人讲,玩火玩水的事,都是母亲不喜欢的,她知道了要关黑屋子。这场大火我早就忘记了,多少年都没有想起,原来它也没有消失,就藏在这里。
    跟厨房有关的东西太多了,我的舅舅从城市回到南流镇,他带着他的新婚妻子,美丽的舅妈,归国华侨,她的嘴唇上方有一颗美人痣。他们在厨房里,灶旁边就是我家的饭桌,他们坐在矮凳上就着辣椒喝粥。辣椒是生的,绿白色,切成一圈一圈,洒了盐。舅舅对我说:飘扬,这种辣椒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我知道世界上的辣椒都是辣的,尤其是这种尖尖的绿辣椒,叫朝天椒。但舅舅说肯定是甜的,一点都不辣,他示范给我看,夹了一大筷子放进自己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很不像是辣的样子。他说他保证是甜的。我就上当了,夹了一小圈辣椒放进嘴里,马上就辣出了眼泪。
    好吃的菜记得更长久,它们的滋味停留在舌头上,覆盖了辣椒的味道。在我熬过了只吃咸萝卜下饭的日子后,家里就出现了很多好吃的菜,因为母亲怀孕了,不再下乡,又因为有了新的父亲,每星期,他都提回家一大兜活的泥鳅或活的塘角鱼。塘角鱼,在我看来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鱼,扁扁的头,在头和身过渡处有一对锋利的角,头顶有两根须。塘角鱼是最难杀的,要紧紧卡住它的角,一不小心就会被戳伤,它很滑,跟泥鳅一样,而且极有爆发力,要掰断它的头太难了。但它肉质鲜嫩,极香,除中间一根骨头外再无别的骨头。它滑溜溜的,你要按住它的角,把它的头掰断,然后放上姜酒和一点酱油。
    在锅里蒸,加两根木柴,火烧得大大的,沸水顶得水里的碗哒哒响,锅盖也噗噗响,沸水在锅里扭来扭去,蒸气越来越多,鱼的腥气就变成了香气,混合着姜和酒的气味,高亢而热烈,人的口水是阻挡不住的,我感到自己口腔里的涎水奔涌而出,向着塘角鱼的香味奔跑,就像听到了起跑信号的运动员。我对塘角鱼的激情至今没有消散。泥鳅每次都是煎来吃,连头带尾。泥鳅们跟手指一样大小,在竹笤里一跳一跳的,下油锅,小火,变成坚硬的金黄。
    黄豆炖猪脚,萝卜炖骨头,有时是花生炖骨头。
    我是否在这个厨房里吃过一次老鼠肉?像炒鸡肉那样好吃,只吃过一块,是邹洁阿姨家的保姆炒的。我仿佛看见一只又大又肥的老鼠,它从第二个天井飞跑而过,一眨眼消失在墙缝里。保姆飞快拿来稻草堵上,她点上了火,潮湿的稻草浓烟滚滚,她又用葵扇使劲扇烟,一只粗肥的老鼠就被保姆拿在手上了。她拎着老鼠尾巴,意得志满。她大概就是蹲在水缸旁边,割掉老鼠的头,整只鼠皮剥光,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她用了我家的砧板吗?用了我家的菜刀吗?我没有看见这个场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