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九七五(60)

2025-10-10 评论

    所有草的嫩心都是可以吃的,无论在哪里,看见嫩草我就手痒,总要揪上一根草心放进嘴里嚼。草是我的口香糖,它更环保更绿色,它淡淡的甜味,令人更为迷醉。
    难道我的前世是一头牛么?
    总而言之,即使我不爱吃草,我也知道牛屎是很干净的。小学的时候我特别热爱牛粪,一泡牛粪能换来一朵小红花,即使我们不热爱小红花,一泡牛粪也能让我们早早完成任务,即使我们不打算完成任务,在路上看到一泡牛粪,它拙朴憨厚的样子也能让我们无端心花怒放。
    谁愿意什么都找不到呢?多挫败啊!在漫长的下午,我们从沙街走到龙桥街,再走到猪仓,为了找到牛屎或者猪屎或者鸡屎或者狗屎,我们专走小路不走大路,我和吕觉悟穿过红色的独石桥,像两只兔子在河边的柚加利树下跳荡,我们没有看见牛屎,只看见米色的柚加利花散落在泥沙里,我们也没看见猪屎、鸡屎和狗屎,只看见泥沙的河岸边有柚加利的花柄和叶子,这比屎浪漫多了。事实上,河边常有狗猪牛鸡倘佯,它们也是喜欢河边的,这里宽阔,有河,有河对面吹来的风,有树有草有泥沙,有菜地和虫子,除了孩子和早晚淋菜的,没有多余的人。但为什么没有屎呢?我们盯着地面看,看到了鸡屎,是白的,稀的,像一泡口水,没有意义。又看到了一小截,实在太小了,跟樟木虫那么大,也没意思。狗屎最臭,又是硬的,想想吧,狗啃骨头,屎不硬才怪。最好是牛屎,一泡就够了,热气腾腾的,又大又软,不稀也不硬,一点都不臭,如果是干的,可以直接用手去拾,在我们的想象中,一泡牛屎基本上就等于一小片郁郁葱葱的青草,是草的浓缩。
    在漫长炎热的下午,我们望断秋水,等待一头牛出现,如果牛不出现,我们就盼望出现一泡牛屎。我们低着头,从西河的独石桥走到圭江河的河边,沿着河边走了一遭之后又穿过菜地和红薯地折回龙桥街,在龙桥街的青石板上是很难看得见牛屎和狗屎的,因为每家后门都种有菜,大家要靠卖菜过日子。一趟龙桥街走下来,只能看见木蛆一样小的鸡屎,那是肥料么?从理论上说是,但实际上不是,一粒米是粮食么?是,但它不能用来煮成一碗饭,甚至一碗米汤。

    闻到猪屎味的时候猪仓就到了。到处都是猪屎的气味,甚至连路旁的一株龙眼树都像沾上了猪屎,但仔细看,龙眼树根本就是干净的。
    事实上就是这样,空气中到处都是猪屎的气味,因为这里有着南流县食品公司的猪仓,国营单位,有好几排房子,房子里隔着很多猪栏,每个栏里都有七八头十几头大肥猪,猪仓的职工穿着高筒雨鞋,围着一条深蓝色的围裙,围裙的上方用深红的颜料印着“南流县猪仓”几个字,多么神气!多么了不起!国家的职工,猪也是国家的猪,所以猪也是神气的,它们比私人的猪要干净。工人穿着长筒雨鞋,用一把大铁铲把每个猪栏角落里的猪屎铲出来,然后用一根橡胶水管哗哗冲洗地面,铁铲刮得水泥地嘎嘎响,自来水是清亮的,冲得再多也不怕浪费的,这就是公家猪的气派。
    通住猪仓的路上到底有着猪屎,我们看到了,在路中间,有一滩暗黄的东西,我们满心欢喜,肩着空畚箕奔过去,正是猪屎无疑!猪屎啊猪屎,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如同掉队的士兵终于找到了队伍,又如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找到了组织,这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面鲜艳的红旗,在蓝天之下,在火红的木棉花旁边,红旗迎风招展,我们碎步趋前,一把捧过红旗的一角,侧着头,脸贴在上面,热泪滚滚,“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深远的歌声烘托着,激动人心。当然这是《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不是我们,但激动的心情是一样的。平静下来,我们发现面前不是迎风招展的红旗,而是一滩猪屎,由于心情激动,我们夸大了事实,以为猪屎有牛屎那么大,那么厚,但猪屎就是猪屎,在阳光下晒得发焦,像纸一样薄,像锅巴那么硬,用棍子一捅就裂开了,拨到空了半日的空畚箕里,聊胜于无。路中央的猪屎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运猪的猪笼里掉下来的,通往南流县猪仓的路不是国道,一般只适合走拖拉机,在七十年代的南流,拖拉机比卡车还少见,运猪都是用单车,猪装在猪笼里,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一个男人又一个的男人骑着自行车,身后躺一头两百斤重的大肥猪,这样的场面经常出现在城乡的大小道路上,如果我会画画,我肯定要画一幅《运猪图》,一条S形的乡道,从远处一直伸展到近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绵绵不绝,大肥猪要画得比人和自行车都大几倍,一律的肥头大耳,一律的眉开眼笑,因为猪是没有痛苦的,不像牛,牛会哭,猪不会。猪躺在猪笼里,就像攀登珠峰的人躺在睡袋里,就猪而言,猪笼肯定比睡袋舒服,又透气又凉爽,每个窟窿有拳头那么大,正好用来拉屎。猪屎很不少,所以在风俗画《运猪图》里我要把猪屎画出来,一摊又一摊,一摊又一摊,我要画得特别圆,如果路是棕色的,屎就画成金黄色,如果我把路画成黄色,屎就处理成深褐色。在我的理解中,如果一幅画出现了屎,肯定就是现实主义,如果屎变成了金黄色,可能就是超现实主义,但这事情不用我操心,我把猪屎拨到畚箕里就行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