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上山·爱(78)

2025-10-10 评论

  "当然可能!"我打断她的话。"当女狐仙哲学家真正可爱到千变万化时候,她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多样性。这时候,她变来变去,所变都是职业上的、服装上的,就像一个女明星,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电影里演出不同的女人,但那种千变万化中有一点绝对不变,就是她的脸蛋,那脸蛋独有的特色是永远迷人的。所以,那只是一人多变,而不是变成多人。"
  "那同样的脸蛋不会看腻吗?"
  "看你这样迷人的就永远不会。"
  "那我好高兴。"
  "你高兴,就表示你接受了你要为我扮演不同的女人给我看、给我摸、给我享有、给我顶礼、给我蹂躏、给我为所欲为,不是吗?"
  小葇笑而不答。但自此以后、出浴以后,真的在我的要求和点唱之下,她竟一一为我演出,从修女到模特儿、从新娘到女秘书、从海伦(Helen)到赵飞燕、从女盲人到昏迷中的未成年少女……每次我都把我疯狂的性幻想放纵的传给她,她都相与挽仰、淋漓尽致,让我得意尽欢。真没想到她极有表演天才,演什么像什么。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有一次我要她扮演一位刚刚死去的情人,任我"尸奸"做为告别,她最后忍不住笑了一下,我追问她为什么死人还能笑,她说死人看到你这么性变态也会笑、也会起死回生。我听了,假装生气,"残忍"的以多种高难度的姿势"惩罚"了她,她一路求饶、喊救命,并保证"定死给我看,绝不再活,把我挑得花心怒放。最后,我说我来扮演死人,由你用嘴巴做,做为告别,她为我做了,当温暖的、白色的、滑润的直喷上她的脸,她一言不发下了床,赤裸走出卧室。回来的时候,手拿一张卡片,递给我,娟秀的五个字写在上面:做鬼也风流。"我笑起来,她一脸严肃,凑到我耳边,低声警告:"人死了,不许笑。"我反问为什么死了不能笑却可以看卡片,她把眼睁大,说:"因为你死不瞑目。"——这就是小葇,慧黠的、可爱的、一派天真、一派纯情的小葇,你让她死了,她也不让你活,但她帮你有"次欢乐的死,她让你死前还看到千千万万的你在她脸上,她任你做出了一切。

  小葇追究完了我跟不跟别的女孩子"做我们之间做的事"以后,她又转移重点,关心到"忘情"的问题。
  "古人讲太太忘情,"小葇一脸忧虑的说。"好像你就是那样吧?我发现:除了你留在我身上那一刹那,你是完全动情的,除此以外,你的眼神,老是闪出理智的光辉,你不是百分之百动情的,这就是太上忘情吧?,情一忘,你就没有情了吧?"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忘情也是如此。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晋朝王衍死了儿子,他悲不自胜。他的好朋友山涛去看他,说何必如此。他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锤,正在我辈。这段话重点不但在圣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于情,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这种人对情一片号陶,全无抑制、转化与升华的修养。结果呢,情就沦为恶形恶状化。中国人在哭丧上,最能表现这种恶形恶状。王衍说最下不及于情,就是指这种水准的人,最下。是全无格调的,连情字都不足语也。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我总觉得,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在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晋朝王衍的镭情论,认为情之所锤,正在我辈,有别于太上忘情、圣人忘情,关键在王衍的儿子死了,他的反应有点镇牛角尖,我拿一位现代老祖母的故事一比,就比出来了。一个老祖母死了小孙女,但她没有悲不自胜、没有一片号陶,反倒看起来很平静。人们奇怪,问她为什么死了小孙女还如此达观。老祖母说:我很老了,我的生命不但指日可数了,并且指时可数了。每一小时对我都很重要,我对每一小时都很重视。所以,同一个小时,我用来伤心难过,为我走了的小孙女流泪,倒不如花同一小时,用来回忆我跟小孙女的快乐时光,回忆我们怎样在阳光下捉蚱蜢、怎样在树丛中捉迷藏、怎样拍手高歌、怎样一人吃一个蛋卷冰淇淋……一小时中,我有太多太多快乐的时光可以回忆,为什么我要那么想不开,在同一个小时里,专想小孙女的死而制造痛苦呢?这位现代老祖母,比起古代的晋朝王衍来,岂不高明多了吗?老祖母的作风,只在一念之转,但那一转,就是太上忘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