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营造法式》,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前后脉络,可有不少心得。
宋应星:《天工开物》
宋应星(一五八七-约一六六一),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是明末举人,做过安徽的县太爷。著有《天工开物》、《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巵言》等书。《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五十岁的作品,那时是一六三七年(明思宗崇祯千年),距离明朝之亡,只有六年了。宋应星在乱世里,不肯怀忧丧志,沉潜实学,努力不懈,他的志事,是令人起敬的。
《天工开物》是总结中国人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农作栽培和病虫害、纺织工业、造纸技术、食品化学、水利工程、陶瓷工艺、金属冶炼、兵器工业、造船工业、采矿技术等等。把自古以来,到明朝未年的中国传统科技,做了系统的总整理。这一总整理,是中国科技的一部最好的纪录、最好的百科大全,是最难得的。
《天工开物》的伟大,尚不止此。它是对中国传统不务实学空谈心性习惯的一个挑战。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只会搞八股教条,从这种僵化刻板的八股教条造出来的书生,是误尽苍生的废物。一九七七年,大陆发现了宋应星的《野议》、《谈天》、《论气》、《思怜》四种著作,他的怀抱,在《天工开物》以外,更得到新的证明。
贾思勰:《齐民要术》
贾思勰(六世纪),山东益都人,曾在北魏末期做过山东的地方官。
《齐民要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业书,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农业书,它成于六世纪的三○年代。贾思勰写它的时候,先搜集民谣农谚、访问老农老圃,做好实际的准备,然后再印证古书。他印证的古书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书今天大都失传了,但靠着贾思勰的印证,许多一鳞半爪,却得以保存到今天。
《齐民要术》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内有正文和自注。正文有七万字,自注有四万字。内容包括农艺、园艺、森林、畜牧、渔业、农产品制造各方面的每个细节。细节细到讨论土壤的特质,观察入微。他举山西并州为例:并州没有大蒜,也没有芜青,从外省移来种子,种下去,大蒜愈种愈小,芜菁愈种愈大,这都是观察入微的例子。
《齐民要术》的白话意思,就是民生重要方法。贾思勰以"君子所以仁育天下"之心,做了这部"王政之实"的大事,使我们深刻感到:在虚浮的中国著作里,毕竟还有有心人在做实事!
顾恺之:《画评》
顾恺之(三四五~四○六),字长素,江苏无锡人。《晋书》说他:"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这表示他是很坦率的,他不做无谓的谦虚。
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他"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家问他为什么吃法这么怪,他说这样吃,可以"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大画家,《晋书》把他写得神龙活现: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顾恺之"体中痴黠各半",所以天真可爱,有时很精明、有时是个小迷糊。传说中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向谢瞻"月下长咏",谢瞻跟他保持距离,坐在远处称赞。顾悄之长咏之下,忘我也忘人,谢瞻困了,偷着找人替他坐在老地方称赞,顾恺之不觉有异。其痴一至于此!
唐寅:《唐伯虎全集》
唐寅(一四七○~一五二三),字伯虎,他的名号繁多,如子畏、六如、桃花庵、鲁国唐生、逃禅仙史、江南第一风流子等。他同时又是世俗中附会的"三笑点秋香"的主角,在名号繁多以外,更增加了他的传奇性。他是江苏吴县人。
唐寅年轻时候,乡试考了第一名,座主梁储很赏识他,转介绍给程敏政。但他运气大差,程敏政被劾,连累到他,他跟着坐了牢。后来"滴为吏,耻不就,居家益放浪"。宁王宸濠造反前,仰慕他的文名,"以厚币聘之"。又一次运气大差来了,他发现宸濠又是一个早晚会使他坐牢的祸首,于是他"佯狂使酒,露其丑秽",使宸濠吃他不消,最后放他走路。他的晚年,都沉醉在诗酒书画之中,颓然自放,讽世以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