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是乱世中的大才子,洒脱而有真性情,他在《伯虎自赞》中说:"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如今,几个百年过去了,唐寅的身世与哀遇重新被我们认定,——不分你我。
嵇康:《嵇中散集》
嵇康(二二四~二六三),字叔夜,谯国铚(安徽宿县)人。他的祖先,本是会稽上虞(浙江上虞)人,因为避仇,来到铚,铚有稽山,就改姓嵇了。
嵇康从小就死了父亲,他很聪明,读书不要人教,就可以有成绩。他是一个美男子,人们以"龙章风姿"称赞他。他最后跟皇亲国戚发生生殖器关系,变成曹操孙子曹林的女婿,做了中散大夫。
嵇康生当魏晋之际,是典型的乱世。在司马家政治集团坐大后,他决心以不合作主义,下乡隐居。他的朋友山涛,是个热中名利的政治帮闲分子,自己卖身投靠之不足,还拉秩康下水。嵇康气起来了,写信跟山涛绝交,在信里也攻击了政治的黑暗。
为了力行他的不合作主义,嵇康以打铁谋生。一天在树下打铁,贵公子钟会来看他,他做然不理,最后还出言讽刺。司马昭当政后,钟会说他坏话。司马昭从嵇康好友吕安的身上,发起冤狱,罗织到嵇康,诬以叛乱,判他死刑。大学生三千人联名上书,为他请命,无效。最后以四十之年,弹琴就义,从容一死。他的声音,遂成广陵散矣!
晏天章:《元元棋经》
围棋就是弈、棊、碁。它的起源相当早。孔丘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话;孟轲也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的话。《左传》疏中有"棋者所执之子,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它的起源已不可考。张华《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丹朱善棋"的话,全不可信。有一点可以断定的是:围棋是中国文化的产品,象棋是印度文化的产品。这一个大不同,往往被人忽略了。
关于棋术的书,历史上颇有不少。《隋唐》《经籍志》就有"碁势"五种、"碁图势"一种、"碁九品序录"一种、"碁后九品序"一种、"图吾品"一种、"吾品序"一种、"碁法"一种、"弹碁谱"一种。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棋书,都收在四部分类中子部的兵类,并没把它们看成游艺的书。"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这些棋书,都是正经书呢!
这本宋朝人晏天章的《元元棋经》就是这样一部书,它和《孙子兵法》一样,也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其中。"它写作的志趣,也就呼之欲出了。
司马相如:《司马文园集》
司马相如(约前一七九~前二一七),字长卿,原名犬子,后来他因佩服商相如,改名相如,四川成都人。
司马相如年轻时候,喜欢读书击剑。他在梁孝王那里做食客,写了《子虚赋》,流传到皇宫里,汉武帝看到了,很欣赏。感慨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后来得知是同时,便召见他。他为游猎写赋,得汉武帝欢心,就红起来了。
司马相如落魄时候,勾引到卓王孙的女儿-十七岁的小寡妇卓文君,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私奔。卓王孙杯葛小夫妻,小夫妻就在附近卖酒,"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是家有八百多佣人的大户,丢不起这个人,遂屈服,"分文君僮百人,钱百万。"于是小夫妻阔起来了。他后来变心,最后得糖尿病死去,死前一直是御用文人。
赋本是"被之管弦"的《诗》和"合于乐舞"的《楚辞》以后的一种新文体,它是"不歌而诵"的,但是堆砌辞句、偏寻奇字、穷搜典故,最后弄得"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全是空架子。司马相如的赋,就是此中翘楚。在中国文章史上,他有所创例,也是一个罪魁。
蔡邕:《蔡中郎集》
蔡邕(一三二~一九二),字伯喈,河南杞县人。他是汉未的大孝子,他的家族也是中国家族的模范——"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蔡邕对辞章、数术、天文、音乐、文字都很在行,尤其在订正古书与文字上,他的功绩更是可观,是中国第一碑铭圣手。蔡邕四十六岁时候被权臣构陷下狱,死里逃生,"与家属髠钳徙朔方",全家流放边区做罪犯,第二年赦回。不久又被构陷,说他在流放时有怨言。他"乃亡命江海",路到江苏避难,一连十二年。董卓掌权后,很欣赏他,强迫他再回中央,他想"自慝"于山东,没有成功。王允杀董卓后,蔡邕叹了口气,王允认为这口气叹得思想有问题,把他下狱,要杀他。他请求用刺脸砍脚来换得一命,以便完成汉史,王允不肯,遂被杀,年六十一岁。蔡邕一生三次逃离政治的漩涡,最后仍死在漩涡里,可见这是何等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后来的野史戏曲中,竟把这忠孝仁爱的蔡邕,"满村争说"成无情绝义、见利背信的小人,这更是不公平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