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去成功(30)

2025-10-10 评论

    你别看它只能弹约一公尺远,但是就靠这力量,它们没多久就可以由一棵,扩展到漫山遍野。
    它们为什么用弹的方法散布种子?
    它们也有走出去的冲动啊!就算父母走不出去,也希望孩子能走出去。
    所以今天你虽然怕,还是坚持要去那个夏令营;爸爸妈妈虽然不舍,还是得同意你去。我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尤。喜的是你长大了,有一种冲力要离开父母身边,自己出去闯天下了;尤的是你平常看到小虫子都叫,怎么能适应住在深山里的生活?
    其实附近的中学生,多半暑假都去夏令营,像你的好几个同学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办的学术营,据说那里也很严,连续三个礼拜,每天都做学术研究。又像是维琪参加的夏令营,听说也相当严,专门加强数理方面,而且早早就训练参加SAT会考的技巧。
    妈妈还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英国,去牛津和剑桥办的夏令营呢!
    我则知道在台湾的父母,常把孩子送到美国的夏令营,只是我也听说中国父母往往不能接受让孩子受那么多苦的观念。
    美国的夏令营多半不准孩子在营里给父母打电话,双方联络只能通信;美国的夏令营除了特别安排的“亲子日”,也常不准父母去探视。
    我就亲耳听过台湾的父母抱怨,参加夏令营变黑变瘦了,怨营里让孩子吃了太多苦。他们却没想到孩子也变强壮、变独立而且变成熟了。
    他们不知道夏令营除了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教孩子独立。
    今天下午,我在你妈妈桌上看见一本邮购目标,其中一页被她折了起来,原来是卖一种有著长长塑胶管的真空吸虫器,只要拿著对准虫子,一按钮,就能把虫子吸进管子。
    多妙啊!我昨天看另一本邮购杂志,也见到那种吸虫器,我也折了起来,打算要为你购买呢!
    于是我想,怪不得每年到这个时候,邮购公司就会寄各种杀虫器的宣传单。相信许多别的父母看到之后,也会像我们一样——“心一跳!这不正是我家宝贝需要的吗?”
    每一年的暑假,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都会又尤又喜地看著他们的宝贝离开家,心想:
    “多好啊!孩子长大了;多伤心啊!孩子渐渐要离开我们身边了!”

    天才不一定是“早慧”。
    天才不怕打击,也不怕别人恶意批评,他只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前进。
    谁是真天才
    今天下午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说你不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当时我问你。
    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那么爸爸算不算天才?”我又问你。
    你点了点头,说大家都说爸爸是天才。
    问题是,我有什么特殊呢?我说:“爸爸的记忆力,有的地方奇好,有些地方又奇坏;会背书,可是不会记人名,又不会记英文单字,从小功课不好,爸爸什么地方称得上天才呢?
    天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词,你很难说怎样的是天才,倒是能从许多事情上看出来,天才跟一般人有些不一样。
    举个例子,大发明家爱迪生,人人都说他是天才,他也确实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可是他小时候却被认为是弱智,因为他连最简单的东西都搞不懂。
    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是天才,可是当他坐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就想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却不往天上飞,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愚笨。
    于是我们发现天才常常是钻牛角尖,怀疑别人所不会怀疑的东西的人。他对什么都好奇,不但希望知道“是什么”,而且总希望了解“为什么”。
    天才也不一定都是“早慧”的。
    不信你统计一下,那许多十二三岁就大学毕业,甚至十五六岁就拿博士的天才,后来又如何?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只是逐渐被淹没。好比我早春就在屋里培育的向日葵,虽然外面还在下雪,它们早已萌发。但是当我天暖时把它们移出去,又在旁边播了几颗新的向日葵种子。隔不久,那些后种的不但快快窜高,而且比那些温室里培育的更粗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