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日(136)

2025-10-10 评论

    临的便是灼热的黄沙,便是枯死的老杆儿和倒毙的白骨。碎毛皮屑。
    人们习惯只把这几公里有水有树的地段认作是“木西沟”。另外那七沟八岔的
    几十公里,人们便只叫它们“干沟”或“黄沟”。
    那年,迺发五在垦区总部的司令部当副参谋长。他一再地主张在这一带建农场。
    他几次带人来勘察。画出许多张图。提出一个又一个可行性的例证。最后党委正式
    讨论这件事,大声问,谁能够谁又愿意到那片荒原上去负责筹建这十六个农场。他
    说,我。
    这片荒原,是垦区内最后一片荒原。
    五位司令和副司令员同时问他,你准备把管理处处部放在哪里?他说,木西沟。
    木西沟?五位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几乎同时惊叫,虽然没叫出声,但仍面面相觑。
    他们原准备在索伯县县城里给他找一块地皮。盖几幢小楼。在新楼盖起来前,他们
    跟县委商量好了,先借用县总工会那幢旧楼,每年只要付十六万元租金,便可一直
    使用下去。他说,你们把这十六万元给我,让我自主。他们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
    说,没啥大要求,第一,别兔去我这副参谋长的职;二,木西沟农场管理处处长和
    政委两职由我一个人兼。他们又问,这么短的时间,你能找到这样一批干部跟你去
    木西沟那么一个地方?他默默一笑,答道,人员嘛,我已经准备了好几年了。不动
    你们身边的人。不要你们用熟了的人。请你们按这份名单,下任免令。他胸有成竹
    地掏出两张纸,放在总部首长面前。上面开列着木西沟管理处十六个农场场长政委
    和管理处机关全体科以上干部的名单。
    总部干部部长笑道,真该撤我职了。
    迺发五笑道,那就上我机关食堂来当炊事班长吧。
    这份名单中,一半左右的人,都是朱贵铃所在的那个“特勤分队”里的。
    朱贵铃也在这份名单中。
    到这时,大伙才明白迺发五当年‘扣住“这批人的用意。他早把眼睛盯住了木
    西沟这一片荒原。一个想象中的无比大的”庄园“。还有做种种试验的想法。不只
    是小麦或玉米,而是一种社区。独立的谐和的社区。在自己的地平线上,炊烟清淡。
    马匹成群。交通车往来。亲切恭敬的问候。了如指掌。
    迺发五喜欢用这批人。他们的确有技术,有学问。况且,他们头上有“辫子”,
    抓捏得住。他们比任何人都听话。事实证明,话说得最少,活儿于得最多,最不敢
    也最不会给他迺发五捅娄子的人,往往都是那年他搜集到“特勤分队”里去的那一
    帮子人。由于处境的变化,他们中间即便在过去不算能干,或根本就不能于的,也
    学得能干起来。过去很爱嘀咕的,也学得不再嘀咕。比较难弄的,反倒是那些刚从
    学校毕业分配和刚从部队转业来的两种人。
    车早已备妥。司机老周极耐心,在驾驶座上等待。不开收音机。不看杂志。假
    如在雨中,他就只注视着前窗上做匀速摆动的雨刷和被雨朦胧去的林带屋顶、草垛。
    这会儿没雨。迺政委家门前屋后那几十棵高大的黑杨树形成的“静流”——由树叶
    的翻动、摩擦、喧哗所构成的静的流动和光影的闪烁,同样笼罩着这辆苏式“嘎斯
    六九”五座车。老周可以一动不动地这样等十二小时,十八小时。绝不离开一步。
    绝不喝一口水。只等迺政委说声走,车即刻就能发动。迺发五从来没夸过他一句。
    了解迺发五的人都清楚,有两种人他不夸,一是根本不值得夸的;另一种就是像老
    周那样,跟随他多少年,被他完全信用、视同手足的人。他认为用不到夸。迺发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陆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