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目光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光美,她有些佩服王光美的勇气。在北清大学不到一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们不知道批判过多少“黑帮”、“反动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并没有几个人敢像王光美这样每句话中都有着对抗和保留。红卫兵又紧接着问:“难道《红旗》杂志的文章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吗?”王光美停了停,回答道:“我不知道毛主席亲自看过。”红卫兵又问:“你相信不相信中央文革?”王光美抬起头垂着目光回答道:“中央文革在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总的来说是相信的。每个成员是否都相信,那我有保留。”这句话多少激怒了红卫兵,有人指着她训问道:“戚本禹文章的结论是中央文革的,你拥护中央文革吗?”王光美回答:“那为什么不以中央文革的名义发表呢?”这句话很有些激怒在场的红卫兵,有人举起皮带,抽了王光美脊背一下。又有红卫兵说:“不打她,接着审问她。”一个红卫兵便立刻指着她发问道:“刘少奇看了戚本禹的文章是什么态度?”王光美想了想,说:“刘少奇反正不是反革命。”这时候,又拥进来一群其他学校的红卫兵,对王光美的审问暂时中断了。胡萍看着骚乱的人群中站立的王光美,心中忽然生出一点对她的敬意。她知道这个敬意是超阶级的,然而,她想,倘若自己处在王光美的位置,是否能够这样坚强不屈呢?倘若有一天呼昌盛被打倒了,牵连到自己,自己会怎么样呢?
晚上,她将这个联想告诉了呼昌盛。当时,北清大学井岗山兵团核心组的一拨人正围在一起,弄了几只烧鸡,几瓶葡萄酒,碰杯庆祝白天革命的胜利。胡萍坐在呼昌盛身旁,在一片喧嚷嘈杂中把这话低声对呼昌盛讲了。她说:“我觉得王光美挺有骨气的,没说一句对刘少奇不利的话。”呼昌盛一边油晃晃地撕咬着烧鸡腿,一边问:“真有一天我被打倒了,审问你,你能做到像王光美这样吗?”胡萍想了一下,说:“如果你对我那么好,我就能做到。”呼昌盛说:“什么叫那么好?”胡萍说:“如果你像刘少奇对王光美那样对我好,咱俩结了婚,又生了孩子,我跟着你也光荣了一番,那时你如果被打倒,我肯定和王光美一样。”
呼昌盛一边啃着鸡腿,一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胡萍。
注:
「1」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这些诗句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红卫兵广泛引用。
「2」风展红旗如画出自毛泽东诗词《如梦令。元旦》,参看第二章「4」。
餐桌上早已摆好了简单的晚饭,刘少奇还坐在客厅沙发上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王光美从昨天下午被造反派骗出中南海,后来听说是今天要召开批斗大会,到现在还没回来,已经快三十个小时了。这种等待充满了麻木的担心。终于听到院门口有声响,似乎有脚步声进了院子,但随即又消失了。刘少奇谛听着,想了想,站起来走出了房门。
星光和灯光朦胧映照下的院子中央,王光美正扶着一棵小树喘气。看到刘少奇,便立直身体,昂起头整理了一下头发,笑着说道:“你放心,我一点都没有受伤。你吃饭了吗?”
她显得比较轻快地走上来。刘少奇说:“我在等你一起吃饭。”王光美一边扶着刘少奇的胳膊往里走一边埋怨道:“等我干什么?到时间你就应该吃饭。好了,咱们一起吃吧。还要做点什么?我来弄。”她先到餐厅看了看,有大米粥,馒头片,咸鸭蛋,酱豆腐,酱瓜。王光美说:“我再炒个鸡蛋吧。”刘少奇上下看着她说:“不着急,你先洗洗吧。”王光美看了看自己一身的风尘,米白色的旗袍早已脏污,手上也是一片乌黑,便说:“也好。我冲一下,咱们就弄饭,一起吃饭。”
王光美进了卫生间,响起一片洗浴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她洗完澡,将湿漉漉的头发在后面扎起,穿了一身家常的衣服,换了一双拖鞋,很清洁地出来了。她似乎把里外一身肮脏的衣服连同一天一夜的遭遇与疲惫都扔在了湿气腾腾的卫生间里,看着刘少奇神情阴郁的面孔说道:“你用不着那么担心,我这不是回来了?批判一下也就过去了,造反派的能量总要找个地方释放。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说着,就围上一块碎花布围裙,利利索索地走进厨房。厨房里很快响起了一片炒菜的声音。从这个月起,中南海的造反派把一切内勤人员都赶跑了,这两天他们开始自己做饭,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好在早就没有什么党政国务需要他们操持,每日自己搞家政家务,也是一个消磨时间的方法。转眼,王光美端着几个盘子从厨房出来,嫩黄的葱花炒鸡蛋,焦黄透白的椒盐豆腐,虾仁烧白菜,生气盎然地摆在了饭桌上。两个人坐着吃饭,筷子拿在手中,却先说开了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