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斗情绪,让沈丽想到他们五年多前发起成立红卫兵的历史。最后,摩拳擦掌地吃完饭了,黄海将袖子一直撸到大臂,挥手对卢小龙说:“现在该你再一次出来挑头做学生领袖了。”田小黎指着卢小龙急切地说道:“又该咱们干了,你赶紧拿出个战略方针。林立果会搞‘571工程’,咱们也编一个什么工程。”华军一直仰着通红的脸看着卢小龙,这时很认真地对卢小龙说道:“历史又需要你站出来了。”田小黎说:“一听说林彪摔死了,黄海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你。”黄海依然一脚踏在凳子上,挥着撸起袖子的手臂说道:“我找到你,还是通过沈丽呢。”卢小龙转过头,沈丽垂着眼睛,在脸上堆出微笑,算是对大家目光的迎接。
当一群人系着扣子擦着汗气氛浓烈地拥出小饭馆后,冷风一吹,情绪便平和了一些,再浓烈的气氛一旦分摊到较大的空间里,自然会被稀释。人们闹闹嚷嚷地来到长安街上,有往西去的,有往东去的。黄海、田小黎、华军与卢小龙、沈丽都是要往西去的,黄海非常周全地对卢小龙和沈丽说:“你们俩就这么溜着往天安门方向走吧,我们骑车走,到天安门等你们,然后,再看你们俩的意思。”卢小龙说:“什么叫看我们俩的意思?”黄海说:“沈丽要能安排你住下,我们就撒丫子不管了,如果沈丽不好安排,你就到我家去。这会儿先给你们一点时间说说话。”沈丽顺其自然地笑笑,没说什么,卢小龙说:“那好,我们俩先溜溜。”黄海拍了拍自行车后座上的旅行袋和车把上挂的帆布挎包,对卢小龙说:“你的东西我替你拿着呢,我们就在天安门纪念碑前等你们。”田小黎说:“三年前我们就是在那里送你们下乡的。”卢小龙笑着说:“故地重游。”
黄海几个人骑上自行车,披着长安街的灯光走了,沈丽和卢小龙沿着长安街的便道缓缓走着。刚入冬的风微寒地掠地而过,沈丽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款款地走着,听见自己的塑料底布鞋在街面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她发现卢小龙似乎已不太会在大马路上散步了,他虽然极力放慢脚步,还是走不出一步一步款款的节奏,也许是裤腿太皱,一双球鞋又太软,走在路上显得腿短。她竭力使自己从这些不舒服的感觉中挣脱出来,也不愿意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引起自我谴责,她问:“你还准备回农村吗?”卢小龙则竭力适应着北京街头散步的旋律,将小腿一下一下踢出去,轻轻振动着膝盖,使每一步逐渐走出从容而分明的节奏来。
他回答道:“不回去了,农村的生活到此结束,往下我将重返政治。”沈丽思索地问道:“那就长住北京了?”卢小龙说:“长远没有想好,这一两年肯定要在北京,这里是政治中心,在这里活动才有意义。”
卢小龙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我的信都收到了吧?”沈丽点点头,说:“好像只有一封信没有收到。”从流浪生活的第一天起,卢小龙就把寄给沈丽的信都按顺序标上了号码:第一封,第二封,第三封,一直延续下去,沈丽收到的信只缺过一封。卢小龙问:“那些信你觉得有意思吗?”沈丽说:“当然有意思。”卢小龙说:“我是不会写小说,要不,这一年的生活真可以写一部最好的长篇小说。”沈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是。”卢小龙又说:“还记得我在信里写到的郭家岭那个小姑娘二妮吗?”沈丽说:“记得。”卢小龙感叹道:“我这辈子大概很难有机会再回去看她了,可能只是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沈丽说:“在小姑娘那里,也算是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曾经有你这样一个人爱惜过她。”卢小龙继续感叹道:“以后真有机会了,再去看她,可能她也不在了。”沈丽说:“那有可能。就像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你被工作组关起来时的那个小白猫一样。”卢小龙说:“是。我后来专门跑到仓库一带找过它,却怎么也没有发现过。”卢小龙又讲起了鲁敏敏的遭遇,沈丽问:“她现在怎么样?”卢小龙说:“这一年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我不敢和刘堡有任何联系。”沈丽不说话了,不知为什么,这些故事让她想到自己和卢小龙的关系。
过了一会儿,卢小龙问:“你还在政协上班?”沈丽点点头。卢小龙又问:“每天还弹琴吗?”沈丽说:“有时弹,有时不弹。”卢小龙又问:“你那个堂哥沈夏还经常来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