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为儿子做这件事,卢铁汉感到十分安慰。他看着窗外的一排杨树在秋风萧瑟中抖擞着,便想,自己如果能成为一棵大树,让儿女们在下面得到庇护,一定很幸福。
当卢小慧打完电报从邮电局跑回来时,卢铁汉已经昏迷了。
第二天,卢小刚从外地匆匆赶来,风尘仆仆地扑进病房。看到卢铁汉鼻子上插着输氧管、手臂上插着静脉输液管昏迷不醒地躺在那里,他一下跪在床头,连连叫着“爸爸”。卢铁汉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反应。卢小刚将头埋在父亲手臂上哭了一阵,抬起头问卢小慧:“哥哥呢?”卢小慧说:“我拍电报了,还没到。”卢小刚在难过中多少有些为自己先到一步感到安慰,他开始关心和负责起医疗抢救的事情。他把主治大夫找来了,将医院院长也找来了,希望他们再想想办法,制定新的抢救方案。无论他态度如何急切而强烈,院长和大夫们都为难而耐心地告诉他:一切能够用的手段都用上了,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卢小刚说:“那能不能送北京去抢救?”院长和大夫们回答:“你只要稍微挪动一下,他就可能断气。”卢小刚像是困兽犹斗,站一站又走一走,走一走又站一站。院长和大夫们都走了,他用手背使劲擦了擦额头,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双手撑在大腿上,身子前倾地看着输液瓶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往下滴着。卢小慧在一旁默默地坐着。卢小刚问:“哥哥怎么还不来?”
卢小慧说:“不知道,我拍的都是加急电报。”卢小刚看到父亲双手被用绳子绑在床上,问道:“为什么绑着?”卢小慧说:“他其实不动,怕万一动了,把输液针头碰掉了。”
兄妹俩从上午守到下午,隔一会儿就趴在父亲耳边呼叫一阵,卢铁汉却始终昏迷不醒。
到了晚上,卢小刚说:“哥哥怎么还没来?”卢小慧看了看他,说:“我又打过一次电报了。”
兄妹俩在病房里守了一夜,第二天又守了一天,无论如何呼唤,父亲都像死人一样一动不动,只是从医生护士们的检测中知道,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兄妹俩面对面坐在床边,守着被一根根管子供养着最后生命的父亲,隔上一会儿,便不存任何希望地呼唤一阵,都没有引起父亲的任何反应。第二天又过去了。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病房门被冲开了,卢小龙扑了进来。卢小慧站了起来,卢小刚坐在那里抬眼看了看哥哥。卢小龙简单听完卢小慧的介绍,来到父亲床头。他看了看输氧管、输液管,又轻轻摁了摁父亲裸露的手臂,俯下身对着父亲的耳边叫道:“爸爸,我是小龙。”
卢小刚在一旁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让卢小刚和卢小慧吃惊的是,父亲对这一声呼唤有了反应,他慢慢睁开了眼,一双凸起的眼珠有些直愣愣地看着眼前。卢小龙凑过脸去,说道:“爸爸,是我,小龙。”卢铁汉盯着卢小龙辨认了一会儿,露出一丝隐隐的微笑,他似乎想说什么,卢小刚和卢小慧也都俯身凑了过去。卢铁汉盯着卢小龙,又慢慢转动着眼珠看了看卢小刚和卢小慧,最后,目光又直愣愣地落在卢小龙脸上。卢小龙说:“爸爸,我是小龙,您要说什么?”
卢铁汉挣动着被捆住的手,卢小龙连忙解开他的一只手。卢铁汉伸手去拔另一只手上的输液管,这个动作还没有做完,整个身体一下松下来,手臂落在了床上,合上了眼。
他死而暝目了。
197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邓小平主持完军委的一个会议后,乘车从西郊回中南海见毛泽东。看着车窗外白热的盛夏中严肃而又紧张的街道,他觉得中国正在变得有了秩序。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大字报海洋、红卫兵浪潮自然早已不见了,“批林批孔”运动的锣鼓也不那么高昂了,现在是“全面整顿”的声音。
他翻了一下放在车座位上的几张《人民日报》,这些报纸虽然还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控制下,却也不得不经常出现“三项指示为纲”的大标题。毛泽东做过关于学习理论问题的指示,又做了要安定团结的指示,也做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他将毛泽东这三个指示合在一起,叫做“三项指示为纲”。在这面旗帜下,今年以来,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整顿工业,整顿农业,整顿交通,整顿军队,整顿科技和教育。铁路秩序的混乱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他选择铁路运输作为突破口,召开了全国会议,发布了重要文件,对几个“老大难”的铁路局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将坏人抓了起来,将软弱的干部调离,召开万人乃至十万人大会,落实“整顿”的战略,全国铁路由半瘫痪状态焕然一新。此后,他又将铁路整顿的经验和威风移师各个领域,真有些摧枯拉朽、攻无不克的感觉。他对自己感到满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