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慧听到周恩来讲文化大革命的任务是一斗、二批、三改,也听到他讲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周恩来一直是她心目中神往的人物,所以她更多地注意了他的神态和仪表,并未多注意他讲话的内容。
她隐隐觉得周恩来有种主管一切又与一切保持距离的状态。刘少奇、邓小平一走进来,你便感到他俩比较亲近。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一走进来,你会觉得他们之间比较亲近。周恩来不同,他不给你与任何人比较亲近或比较疏远的感觉。他总是很端正,很严谨,很亲切,又很严肃,在政治漩涡之中,又在政治漩涡之外。卢小慧想,要把这种感觉对哥哥传达一下。
最后讲话的是国家主席刘少奇。
卢小慧发现,这些领导人物面对面近距离观察时,大都比新闻纪录片或照片上显得衰老一些。刘少奇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头发很整齐地向后梳着。
刘少奇讲话时露出的牙齿似乎不太整齐,脸上也隐隐约约有一些老人斑。他显得心事重重,像是没睡好觉,神情十分疲惫,他说:“党中央热烈支持北京高等、中等学校革命学生、老师和革命员工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话引起了场内不算热烈的掌声。刘少奇又说:“怎样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我们怎么革,我由衷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我想党中央其他许多同志、工作组的成员也不晓得。”卢小慧注意到江青冷漠地垂下目光,放在桌上的手轻轻地、无声地叩击着桌子,显出对这一说法的明察秋毫与姑妄听之。与此同时,和江青相挨而坐的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的表情中也都隐含着一种朦胧的、模糊的、一致的东西。这种一致的东西让你感到,他们与刘少奇、邓小平不是一家人。
刘少奇接着又讲:“过去派工作组,是中央决定的,中央同意的。现在看来,工作组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文化大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撤除工作组。”从刘少奇的表情看,这段讲话对他来讲是一个严肃的、郑重的又是稍有些勉强的宣布。当卢小慧觉出这些意味后,既被自己敏锐的发现所兴奋,又有些紧张。
当刘少奇最后宣布“中央决定半年不上课”时,全场大中学生反应极为热烈。在不该鼓掌的时候,很多人拼命鼓起掌来,并且显出一种兴奋的骚乱。一种自由、快乐、解放的气氛在会场内蓬勃升起,就好像一大片雨后春笋瞬间凸出地面一样。
在刘少奇讲话的过程中,不仅江青,张春桥脸上也露出明显的不以为然。刘少奇的讲话还没有结束,张春桥就收拾起面前桌子上的材料。这些掩盖在轰轰烈烈万人大会中的细节给了卢小慧深刻的印象,她甚至想到她该如何对哥哥提出下一步的行动建议。
正在这时,随着“东方红”的乐曲,大会以一个意想不到的高xdx潮进入尾声──毛主席走上了主席台。全场顿时欢声雷动。主席台上的所有中央领导都从座位上站起来,面向毛主席鼓掌。毛主席微微蹙着眉,神情凝重地鼓着掌,一边向台下招手。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声。
卢小慧顾不得观察台上的中央领导了,她激动万分地站起来,加入了狂热的欢呼之中。
她的眼睛此刻只盯着毛泽东,吞咽般地注视着那日思夜想的高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她不会注意台上那些领导人如何觉得自己黯然失色。江青、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恭顺地朝向着毛泽东鼓着掌。周恩来面对毛泽东很周到地鼓掌。刘少奇、邓小平则一边面对毛泽东鼓掌,一边目光恍惚着有些走神。
在激动之余,卢小慧看见哥哥卢小龙与呼昌盛眼里闪出了泪花。
听说北清大学工作组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已被撤走,卢小龙关押、批斗、绝食十几天后,总算没事了,他松了一口气。半个月来,他一直为卢小龙的命运忧心忡忡,现在雨过天晴,事态明朗,让他心里坦然了许多。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好事却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痛苦:他在家中的权威地位明显发生了变化。
当他此刻坐在客厅里与女儿卢小慧谈话时,就开始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痛苦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