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鸿章还特意写信嘱咐何如璋,说“美人亦袒日人,不可以实话相告”,这时候李鸿章觉察出美国立场已经开始转向日本。至于其中原因,李鸿章认为,美国人是因为日本“接待礼貌过隆,遂亦徇其意而为之请”,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李鸿章认为格兰特是得了日本人的好处,所以慢慢开始为日本请命了。其实,他只猜对了一部分,美国立场发生动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是后话了。格兰特回国后,就有人问他,中国和日本的兵力谁厉害啊?格兰特回答说,“中国迨不及日本远甚”,不仅是武器,还有军队的士气和平日的训练。其实这一点,早在格兰特、杨越翰一行初到日本不久就已经意识到,当时杨越翰还处于对中国的“爱敬”,诚恳地提醒中国说,日本对中国已经存了轻视心和攻击性,处理对日交涉的关键不在条约而在自强。
中日议定《琉球条约拟稿》
格兰特的立场虽然转向日本,但他还是促进了中日之间对琉球问题的再次商谈,要求中日双方还是好好商量,以和为贵。我们中国人向来爱好和平,既然人家都说了,我们也主动点,就写信给日本外务省,说本着中日友好的原则,我们再坐下来好好谈谈。当时日本也说好,那就坐下好好谈吧。可是,又出问题了,我们这边派代表去,等了半天,不见日方代表来。怎么回事?不是要谈吗?怎么不见人?再写信问问吧,这一来二去又耽误了好些天,那时候也没有越洋电话,只能写信。人家那边也回信了,说我们这边还在商量派谁作代表呢,张三突然生病了,李四家里老婆又刚生孩子,王五又没有太多经验,我们还没商量好,你们再等等吧。就这样拖来拖去,最后派了大藏省一个少书记官竹添进一郎出来先跟李鸿章辩论了一番,说琉球是专属我们日本的,从来不是你们大清的藩属国。哎吆,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鸿章当时一听就很生气,马上就反驳说:
前日本与我定约时,第一条称“所属邦土”,实指中国所属之朝鲜、琉球而言。当时伊达(宗城)及嗣后换约之副岛(种臣)等,皆未向我声明琉球系日本属邦。今忽谓琉球专属日本,不属中国,强词夺理,深堪诧异。今若不必争辩琉球系属之谁邦,但讲两国宜倍敦和好,日本之意乃欲欺辱中国,吾虽欲和好其可得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本着双方友好的原则跟你们谈,你们一上来就强词夺理,歪曲事实,一点诚意也没有,说琉球专属你们,不属中国,你们这是欺负人,这样我们怎么谈?经李鸿章这一顿批评,这个竹添进一郎不但不脸红,还窃喜。他喜什么呢?他首先摸清了李鸿章对琉球归属问题上的立场,他一开始就说琉球是专属日本的,结果李鸿章没有提出琉球是专属中国的,所以他知道了对琉球“两属”,李鸿章还是默认的,就像我们平时买东西讨价还价似的,多少钱?100;50吧;不行,90;70;不行,80;75;成交。这也是谈判,你得给自己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竹添进一郎挺高兴,回去把这事告诉他的上级,过了一年,又来了,这回说:
中国大臣果以大局为重,须听我商民入中国内地,懋迁有无,一如西人,则我亦可以琉球之宫古岛、八重山岛定为中国管辖,以划两国疆界也。
哎呀,中国大臣真是以大局为重,这样吧,如果你们允许我们日本的商人在你们内地自由通商,就像西方人那样,我们就把琉球南部的这宫古岛、八重山岛归还你们管辖,以此划定中日两国疆界。李鸿章一听明白了,他们这是拿着琉球做要挟,要获得在中国的利益。我们都学过历史,有个词叫“一体均沾”。李鸿章这时心里很明白,他想如果将“一体均沾”写入“中日条约”那中国将会后患无穷,我可不能答应。他就回答这个竹添进一郎说:
第一,中国之争琉球,原为兴灭继绝,扶持弱小起见,毫无利人土地之心,乃贵国居之不疑,并分南岛与中国,中国必不敢受。
第二,至于通商征税系两国交涉常事,不应牵合,似有挟而求中国,转难允行。……通商事当另议,断不可混作一案。
意思就是,我们现在争取琉球是为了保住琉球这个国家不使其灭亡,我们不贪图人家的土地,你们日本现在要一分为二,南部归我们,我们可不接受。另外,你们日本所提的自由通商的事情是另一码事,不能拿琉球来要挟我们,一码归一码,两件事不能混了。既然双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就宣布休会。休会后,大家各自回去该请示请示,该商量商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