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书于1650年、由向象贤编撰的记载琉球国史的《中山世鉴》中,有如下的一段叙述,道出了琉球一名的来历:“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岁之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流虬也”。
在记载琉球国史的另一部著作《中山世谱》(1725年成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隋大业三年(607年)丁卯,炀帝令朱宽、何蛮抵本国,遥观地界于波涛间,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日流虬,嗣后改名流求。”
从上述记载可以知道,要迟到公元6—7世纪中国的隋朝时,才出现了“流虬”的称谓,而这一名称,也是由中国人命名的。汉字中的“虬”,是龙的一种,以“流虬”称琉球群岛,显然是从地理形势上加以冠名的。不过,在成书于公元7世纪前期的《隋书》中,“流虬”又被写作“流求”。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与龙相关的字不能乱用,故以同音之字“求”替代了“虬”。其后,在我国史书中,都承袭了这一称谓,虽然在用字上有所出入,或作“流求”(《宋史·外国传·流求国》),或作“馏求”(《元史·外夷传·馏求》)。至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一名的用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海外则依其“同中国的旧有关系”,“一般称为Liuchiu、Luchu、Loochoo、Lewchew或Liukiu”,实际表明了中琉传统历史关系的源远流长。
琉球的另一个近邻日本将琉球叫什么呢?日本称之为“Riukiu”或“Ryukyu”。不过,日本对琉球的通用称谓是“Ryukyu”。“Ryukyu”衍生自中国的“Liuchiu”,原因是日语发音中没有“L”,意思是“天边漂浮的宝石”。根据中国学者何慈毅的观点,公元835年,日本僧人空海的弟子真济在其所编的《性灵集》中始称“留求”,读作“Ryukyu”。自14世纪日本加入明朝的册封体制后,“琉球”这一称呼便在日本固定下来。而关于“冲绳”的称呼,现存最早记录的日本史料是《唐大和上东征传》:753年,鉴真东渡到“阿儿奈波”岛,日语读作“Okinawa”,即现在的冲绳。
说起琉球,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台湾岛过去也被称为琉球,那就有问题了。台湾岛这个琉球和琉球群岛这个琉球怎么区分呢?我告诉大家,流求也好,琉球也罢,都是我们中国人对那块地方所有岛屿的统称。怎么区分呢?大琉球便是台湾,小琉球便是琉球群岛,这就是一个区分。
美妙的开国传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印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在一部部历史典籍中传承发扬。那么,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琉球古国又有哪些珍贵的史书?记录着哪些琉球民族的历史呢?
这个拥有“万国津梁”钟的琉球王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那就早了去了,不过说到这里,我们总得以史为鉴,我也不能编故事,我向您推荐三本有关琉球王国的历史书,琉球王国也有如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类的历史书,第一本叫《中山世鉴》、第二本叫《中山世谱》、第三本叫《球阳》,这三本书都记载了琉球开国的如下神话传说:
往昔,天城之中,有名阿摩美久之神。天帝召而谕之:此天城之下,有神可往而居住之灵地,唯是尚未成岛,尔可降之作岛……未几,阿摩美久上天奏请作岛。天帝赐给土石草木,阿摩美久以之作成数岛……然数万年后,仍无人类,神威亦无从可显。于是,阿摩美久复又上天乞给人种……遂给天帝御子男女二人。此二人虽无阴阳和合,但因并列而居,以往来之风为缘,遂生三男二女。长男,国主之始也。是为天孙氏。二男,诸侯之始。三男,百姓之始。一女,君君(巫女之首)之始。二女,祝祝(众巫女)之始也。此后,始有夫妇婚合之仪。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之后为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为“大日本人王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公”之子“源尊敦”。《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王。义本王“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王,即琉球中山国的始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