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谜(41)

2025-10-10 评论

    琉球人到达中国,在闽地,在京城,以至游历其他各地,广泛接触了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对于中国诗歌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也必然有详尽的了解,因此,他们首先从内容上吸收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即如蔡铎为程顺则《雪堂燕游草序》中所说:“(其)历吴越齐鲁燕赵之境,其间河山之壮丽,冠裳之都雅,与夫贤人君子之美秀,而文章尽纪于近体。”所说甚为精当。
    在《中山诗文集》里保存了大量的琉球汉诗,都是清代康熙前的诗人所作。中国和琉球的交流,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在文化交流中,文学的交流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山诗人把琉球文化带进中国,又致力于学习中国文化,加深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特别是汉诗在琉球的传播。中山诗人学习汉诗很努力,也很成功。尤其是近体诗,以七律、五律和七绝为多,古风倒不多见,如程顺则的《挂剑台行》(“张秋城下柳飞絮,云是当年挂剑处”)。数量虽少,但也颇有古意。中山诗人学习汉诗的确是全方位的,从内容到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看他们在风格的模仿、意象的运用、意境的构成、典故的使用、诗律的把握,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汉人的近体诗几乎没什么区别。这是在中琉文化交流史上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琉球音乐
    琉球御座乐“唱曲”,指的是有歌词的声乐曲,同时也用乐器来进行伴奏。在《通航一览》、《琉球关系文书》等诸多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在江户朝贡活动等场合已经歌唱或者计划歌唱的六十五首曲目名称以及多首歌词。本文就是以这些史料记载和歌词为基础,试图从《四大景》与中国音乐相关曲目的比较对照中,来寻探该曲目的源流。琉球御座乐《四大景》曲目名称见于《唐歌唐舞集》,其唱词是:
    春色儿娇来丽客(笔者按:“容”字之误)和,暧(应为“暖”字之误)气儿暄,景物儿飘飘瑞堪怜,花开三月天,妖娆嫩芷(应为“蕊”字之误)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如烟,使女王孙戏要(应为“耍”字之误)秋千,暗伤残,春归丙(应为“两”字之误)泪连,愁韵(应为“锁”字之误)两眉尖,蝴蝶儿对对穿花把两翅扇,清明上景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沈醉倒在杏花天、又。
    在嘉庆十一年(文化三年、公元1806年)十一月廿七日,读谷山王子唱曲的歌词中有首《春佳景》,该歌词无论从内容到结构、句式、声韵都与《四大景》大致相同。当为同曲异名。其歌词是:
    春气偏敷物色新,江山妍,韶光万里正堪怜,花开三月天,浓芳(烂)熳鲜,草如茵,桃似火,柳含烟。香罗士女,戏要(应为“耍”字之误)秋千,春将归,几时又来前,行咏上林春,蝴蝶对对穿花把两(翅)扇,金衣惜春残,花际弄管弦、玉(应为“楼”字之误)人,沈醉例(应为“倒”字之误)在太平天、又。
    另外,在《天保壬辰新锓中山聘事略》的唱曲中也有《春佳景》。
    在《甲子夜话》第38卷所载宽政二年(公元1790年)十二月五日奏乐帖的“第四唱曲”曲目中,有《春大景》,其唱记内容、结构、句式、声韵、亦与《四大景》相似。当为同曲异名。其唱词为:
    春色儿娇来,丽客(当为“容”字之误)和,暖气儿喧,景物儿飘飘,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芷(应为“蕊”字之误)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如烟。士女王孙,戏要(应为“耍”字之误)秋千,青春天一去再不来,请看上苑内,蝴蝶儿对对穿花,把两翅儿扇。清明上景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沈醉,倒在杏花儿天。又。
    另外,据《信院殿御实纪卷八》、《琉球聘使记追记》、《琉球人来朝之记》、《琉球人来朝记》记载,在宽延元年(公元1748年)十二月十八日琉球人的音乐曲目中有《春色娇》。据《有德院殿御实纪卷七》的记载,在享保三年(公元1718)十一月十五日琉球人的音乐曲目中也有《春色娇》。该曲目亦应当是《四大景》的同曲异名。其理由是因为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经常有取唱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曲名的习惯,而“春色娇”恰好又是《四大景》唱词的头三字。《四大景》曲目在中国见于闽剧曲牌和福建南部惠安县的《北管》之中。在魏朝国、叶景笙整理的《闽剧唱腔一百牌》中,该曲的唱词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