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原文如下: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临,无有远迩,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自元政不纲,天下争兵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将兵四征不庭,西平汉主陈友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勘定巴蜀,北清幽燕,奠安华夷,复我中国之旧疆。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诏书虽然也有点唯我独尊的味道,一开头肯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是少不了的,但总体之上可以看出,很平等,没有任何威胁、恐吓的味道。看来明朝没把这些国家怎么样。当成太遥远的国度,还是知道华夷有别的,对不对?当时琉球有三个国王,对不对?三个国家。琉球中山王察度率先领诏,并派遣弟弟泰期与杨载一道回到中国奉表称臣。第二年,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也先后来到中国奉表称臣纳贡。这里咱就要说到打够级了嘛。人家给我们进贡了,我们得还贡。还了什么呢?大家看看。这明太祖朱元璋赐给承察度王几份礼物:
《大统历》及金之织文绮纱罗各五匹,赐泰期衣币有差。
一个大统历,第二个金之织文绮纱罗各五匹。镶金丝的绮纱罗,是丝绸的一种,三种各五匹,还赐给那国王的弟弟泰期衣币,衣服和布匹也若干,这在当时都是值钱的东西。在这些值钱的东西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最有价值的当然是大统历。这大统历是明朝初年的刘伯温以元朝的授时历即郭守敬的授时历为基础修缮的官修历法。凡是明朝皇帝给了你历法,你一接,那就证明你奉行中国历法,采用中国年号,那你就是中国的藩属之国了。大统历,你拿到手里不能叫大统历,叫什么?皇上给你的历法叫皇历。你拿了皇历了,所以,同一年,朱元璋觉得赏人家的忒少了,就这么点,再赏点吧,赐中山王察度镀金银印一封,币帛七十二匹,又赐山南王承察度币帛七十二匹,过了几年又补给这山南、山北二王驼纽镀金银印各一。
赐中山王察度镀金银印一及币帛七十二匹。又赐山南王承察度币帛七十二匹。
补给山南、山北二王驼纽镀金银印各一。
这个镀金银的印那可是非常贵重,为什么?印,是身份的象征,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知道,纪晓岚偷了和珅的印,结果怎么样?只认印不认人。所以,有了这个印,人家琉球国国王再盖章就使这个了。这印代表什么?代表明朝皇帝的圣旨。
当时,琉球一分为三,所以三个国家三个国王都有各自的印,但是三国也打架,老想这个灭那个,那个灭这个的。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以后,又给人去一封信,告诉人家你们瞎打什么。我不给了你们三个人印了吗?别打了。
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三个国王见着明朝皇帝这封信还真就怕了,再也不敢打了,一直到明太祖死了,明成祖都快死了,这三个国才最终完成统一。此后这个中山国不仅使用明朝皇帝给他的印,而且写字都是汉字,甚至连写字的格式,都跟中原一模一样。我们以清朝为例,清朝时候琉球国给中国的奏文,封面上方大大的一个“奏”字,下面才是公文,公文开首语是:
琉球国中山王臣某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这“臣”字怎么写?与中国官员写法一样,字体要比其他的字小一号,别给皇上吓着,小一号且偏右书写,那下面的规矩多多了,在行文中还要注意两项。第一是抬头制。遇有“皇帝、上谕、旨、御”等与皇帝有关的词语怎么办?一定要上抬两格写,顶两格书写。遇到“天地、宗庙、山陵、庙号、列圣谕旨者,逾格一写”,还有什么“朝、国、宫殿”抬一格写。第二是什么?还得避讳。比如说清朝康熙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以后想写“玄”的时候就得写成“元”,“烨”字就得写成“煜”,如果你本来也叫玄烨,现在你就得叫“元煜”。结尾也是这样,得写什么呢?臣等无任瞻天仰龙,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文章就这样写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