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放下书,好奇地打量着他。她上身穿红色运动衣,外面披一件灰蓝色茄克,下身穿白色运动短裤,脚上穿一双白球鞋,整个身体结实而匀称,她有一双亮亮的、会说话的眼睛,圆圆的脸上鼻头有些调皮地微微翘着,好像随时在天真地问:“是吗?”“是。克罗宁的《城堡》。”她同样用英语流利地答道。
范丹林感兴趣了,“你很喜欢这本书吗?”他依然用英语问。
“我刚读了一半,还不能下结论。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很好读,很吸引人。”姑娘用一口让人不得不吃惊的流利而标准的英语答道,同时,她含笑注视范丹林的目光中有着一种调皮的、挑战的意味。她在和范丹林进行英语会话的较量。
范丹林感到一种兴奋,“你还读过他的其他著作吗?”他又用英语问。
“读过原文的《帽商之堡》和《众星俯瞰》。”姑娘也同样用英语回答。
范丹林更惊异了,这是克罗宁的又两部长篇小说。“你读的是英文原著,还是中文译作?”他用英语问道。
“有没有中译本我不知道,英文小说我只读原著。”姑娘用英语答道。
范丹林越来越感到她目光中所含有的调皮的挑战意味。他和她继续用英语交谈下去:“你以后准备干什么?”
“搞文学翻译和写作。”
“你还读过谁的小说?”
“海明威的。”
“还读谁的作品?”
“狄更斯的,他的全部作品。”
“读的都是英文原著?”范丹林尽量掩饰住自己的惊异。
“我刚才讲过了,英文小说我只读原著。”
“除了小说,你还读别的英文原著吗——譬如历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范丹林问时心中有些紧张。
“没有。”
范丹林松了一口气,他继续用英语和姑娘会话:“那你应该读点。”
“为什么?”
“既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也是为了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譬如,我是搞经济的,除了研究经济方面的外文资料,也看哲学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外文资料,包括也看小说原著。你既然准备从事文学翻译和写作,更应该广泛阅读。”
姑娘的目光变得比较温柔了。
“除了英文,你还掌握其他外语吗?”范丹林问,同时仍有些紧张。
“还没有。”
范丹林更松了一口气:“那你应该再搞第二外语、第三外语。”他有了长辈的温和与从容。
姑娘笑了,可爱而纯真地笑了,眼里没有那种调皮的挑战意味了。她继续用英语和范丹林对话:“您在哪儿住,附近吗?您在哪儿工作,我能这样冒昧地问问吗?能认识您吗?”
“我就在那个楼住。”范丹林指了一下,“我在经济所工作,我叫范丹林。”
姑娘睁大了眼:“我认识您。”
“认识我?”
“我爷爷常提到您。”
“你爷爷叫什么?”
“我爷爷叫陈子越。”姑娘第一次用汉语回答了。
“你是他孙女?”范丹林也第一次用汉语问道。陈子越是经济界的老权威了。
两个人改为汉语会话了。
“是。我爷爷常提起和您的学术争论。”
“对。我们观点上常有些分歧。”
“我爷爷有时候对您又气又恼。”
“那你也恼恨我了?”
“不,我佩服您。我爷爷也常常夸您知识渊博,精通英法德日四国外文。”
“不,我只精通法文。”
“您的英文还不算精通?”姑娘惊讶地问,“您精通的标准是什么?”
“我精通的标准是能和外国人进行最随便、最广泛的闲聊。聊天要求的词汇量最大,而且必须熟悉对方国家的民情、风俗、历史、现实。”
“您真了不起。”姑娘眼里闪露着崇拜,“我以后能找您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