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穿他的吹牛:你那位铁哥们儿怎么说不认识你?他会说:那是他不愿告你。你再揭他的底,他也不在乎,一笑了之。他脸皮厚,没恼过。天下最有用的东西就是厚脸皮。
和他相处时间长的人不相信他,和他相处短的都相信他。相处短的人多,相信他的人也便多。就为他办事,然后又求他办事。托他买辆“永久”牌车啦,买台名牌子的缝纫机啦。他把钱都收下了,有时真替你买来了,有时东西没买来,钱也没影儿了。你一次又一次找他要,他便笑笑:等两天吧。
欠钱多了,他也觉着不是事。干脆赌一赌,一晚上捞上千八百元,就都还清了。可一下,却输了千八百。
这回大爷不大爷了,自在也不自在了。没敢和老婆说,想了想,联合两个铁哥们儿从南方往北京贩生鸡,借钱,挪公款,跑了一趟,没弄好,又赔了八千。
这下可闹好了。搁在旁人头上快上吊了,他毛是有点毛了,可还沉得住气。我没钱,你们总不能逼着我死吧?赖着。老婆回娘家,他还有心思把菜店里的相好领回家过夜,半夜又被“查”见了。他还是轮胎脸皮不大在乎。可眼前当下立着一个人,金象胡同一号院内的邻居,借了他五百元贩鸡的,现在伸手来要了。
月光下,阳台上,影影绰绰的檐影下,只立着六号的男孩子吉小瑞。他从上海回来了。一人坐火车,一人照顾奶奶来京,一人去上海出版社,代表父亲送书稿,一人东忙西跑,各种人谈话交涉。热风吹,太阳晒,他黑了,瘦了,精干了,成熟了,有社交经验了,多了各种见闻了。上海城市的繁华,黄浦江的摆渡船,南京的长江大桥,火车遇上小偷,有人走私被查住,苏州的卤豆腐干咸酸辣,德州的西瓜二十斤一个,上海女孩子的裙子漂亮……他要告诉她,而她不在了。
女孩儿叫沈浩莉,到广州她舅舅家去了。从此在广州上学,再也见不到她了。自己那天晚上为什么忘了阳台上的约会呢?那天她是不是要和自己商量去不去广州呢?
抬头,月亮已经圆过又缺了,像个胖梳子歪着。倒是皎皎洁洁的,照得夜空碧蓝如洗……
今天是李海山的七十大寿。
对于社会,是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老人的生日;对于全世界,按概率算,这一天有十几万人在过七十周岁生日;对于地球,转了四十多亿年了,这没多大意义,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命记录了其短短的七十圈公转和70×365=25550圈自转而已;对于宇宙,更无需谈了。然而对于他自己,则标志着进入古稀之年了。
他坐在那儿看着儿女们一群蜂似地嗡嗡旋转,客厅的大小茶几上堆放着拜寿的部下们送的各色礼物,红花喜庆,都是纪念品,送送也无妨。八仙桌上一大盘一大盘的菜上着,买来的烤鸭切好了,卤鸡切好了,熟牛肉切好了,金华火腿切好了,川味香肠切好了,松花蛋切好了,醇香浓郁。红的酒,绿的酒,白的酒,黄的酒,一瓶瓶竖在了桌上。厨房里丁丁当当菜铲响着。那个大盘子洗好没有?是李文敏在喊;马上就来了,正洗呢。是秦飞越答道;向南,再剥几头蒜。是李文静在说;好,就到。是向南应道;红红,你摆筷子,摆碟。是向东将筷子、小碟放到八仙桌上。
人齐了,都围着坐下了。还有王妈妈呢?王妈妈端着一盘菜进来了:我还要接着炒菜呢。王妈妈,先喝杯酒再去。人们劝道。老阿姨笑着在围裙上擦擦手坐下,向东端来一个大托盘。“姥爷,您看。”红红一掀红绸布,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上面已插好七十支小红蜡烛。“我来点吧。”红红拿起火柴。李向南摆了摆手。“爸爸,”他看着父亲,“辰巳午未,您不是未时生的吗?”李海山点点头,只有大儿子记得这一点,“是,我小时候有个小名,叫未来,未时来的。”红红拍手笑了:“未来就是将来,未来就是没有来。姥爷,您还没来呢,没生呢。”众人都笑了,竭力增加着寿辰的喜庆气氛。“爸爸,未时就是中午一点到三点。”李向南说,“这才十二点。咱们先喝酒,等到未时了,再来点蜡烛吃蛋糕,好不好?”
“好。”大家纷纷拍手。
“爸爸,我们先敬您一杯,祝您健康长寿。”李向南端着酒杯站起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柯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