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谎话我李敖有本领把它拆穿,蒋介石根本不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并且是冒充学历。他为什么做了黄埔军官学校的校长?他跟孙中山有一个私人的原因。就是孙中山在革命过程里面,有一次被日本人把他请出门去,不让他在日本了,清朝政府有压力。日本人送了孙中山一大笔钱,这笔钱孙中山没有分给同志。后来陶成章他们检举说孙中山品格太坏,我们不要他做我们的革命领袖。后来辛亥革命时候,上海就是由陶成章他们取得的,可是这时候,陈其美(陈英士)这些上海的流氓们,觉得有机会,要抢夺这个革命成果。就在陶成章住院的时候,一天晚上有人去到医院里面开枪,把陶成章暗杀了,开枪的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当时是上海青帮的流氓,也就是陈其美(陈英士)的手下。他替孙中山报了一箭之仇,因为这个原因跟孙中山搭了线。
孙中山当时办黄埔军官学校的时候,内定的校长是真正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许崇智将军,可是蒋介石不肯,他要做校长。陈果夫、陈立夫也是浙江人,在筹备过程里面,他们大量地把浙江人、上海人都运到了广东,安插下来。所以,黄埔军官学校最后不得不把校长给蒋介石做,否则的话这个学校办不起来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挟孙中山。孙中山被他要挟,他就做了黄埔军官学校的校长,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们看徐向前的回忆录里面说到蒋介石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事实上他说错了。什么原因呢?整个的谎话从一开始就建构起来,所以我们不晓得他怎么样变成少将。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在1918年就开始变成少将,一路就骗下来了。我们看到,整个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张群一辈子替蒋介石掩护,他说他是蒋介石的同学。张群后来变成了将军,蒋介石当然更是将军了。张群在《我与日本七十年》这本书里面,一直替蒋介石圆谎,说他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所以这个谎话的形成是很有趣的,就是:你说谎话,另外一个真的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人帮你掩护,他说跟你同班,大家当然相信是真的。结果却是假的,被我李敖给查出来,推翻了。
美国《独立宣言》里面,有一个英文字很有趣的——selfevident,它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自己能够证明的,不需要证明。有一次我在法院打官司,法官要我证明人家骂我时我的痛苦。我跟法官说,一个妓女被迫接客,打官司的时候,我请问你法官,你要妓女证明她多么痛苦吗?这个痛苦不需要证明的,自然就痛苦。多少年来,大家都以为蒋介石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是不需要证明的。今天,我李敖给你看,做到了一点,就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你们不怀疑的时候我要怀疑,然后拿出证据来,拿出书本来,拿出图片来,来证明我们怎么样被这种人给骗了。
请大家看一张照片,中间的就是邓小平,他左边的就是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李政道,右边的李远哲也是诺贝尔奖的得主。李远哲因为是台湾省人,所以在台湾就特别地给予重视,也被解释为台湾人多么优秀,因为出了诺贝尔奖的得主。我觉得这种说法呢,是很不要脸的。为什么呢?大家看记录,诺贝尔化学奖得奖名单里面1986年写得清清楚楚,三个人得的,联合起来得了化学奖。你看,第二名是李远哲,下面写得清清楚楚——American。美国人哪,不是台湾,是美国人。也不是所谓中华民国人,美国人李远哲,得了诺贝尔的化学奖。你不能解释成台湾人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能这样解释的。同样的,凡是入了美国国籍的,你只能说他是华裔,不能说他是中国人或是台湾人,不能这样说,这样说是错误的,并且很不客气地说是不要脸,因为当时的确是美国人得了这个奖。
李远哲后来回了台湾,放弃了美国国籍。为什么放弃呢?因为台湾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给他做“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就相当于祖国的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很高的薪水给他,他愿意做,所以呢就放弃了美国国籍。他跟我同岁,比我小一点点。这位老兄啊有奶就是娘,本来是日本人,后来做了中国人,后来做了美国人,后来又做了中国人,就这么个家伙啊。
是日本人不能怪他,因为当时他出生的时候,台湾在日本人统治之下。可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他是日本人统治之下“国语家庭”的成员。什么叫做“国语家庭”的成员啊?就是有一批不要脸的台湾人,他们说我们要说国语,就是说日本话,我们说日本话读日本书,把祖宗牌位烧掉换日本祖宗,叫做“国语家庭”。就是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特别跟日本人接近的这些不要脸的台湾人的家庭,叫做国语家庭。现在问题出在哪里?李远哲从美国回来做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时候,他跟记者有一段谈话。这段谈话没人能懂,只有我李敖懂,我念给大家听。他说:“在读书玩耍之余,在我因环境冲击,而极度早熟的心灵中,却已澎湃着改善社会、拯救民族的情操。记得在五六年级时,每次拿到父母亲所给的压岁钱,便跑到书店去买书,当时的《开明少年》月刊,对我心智的启蒙助益匪浅。我仍然清楚记得,上面所登过的一篇名叫《蓝色的毛毯》的文章,内容描写沙皇时代俄国农民的受压迫,俄国革命的经历,以及其后社会改革的种种理想。这篇文章和我当时的心灵颇相契合,也使我相信国家民族自尊的丧失只是暂时的,社会的改善仍然是有希望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