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有话说(69)

2025-10-10 评论

  李远哲提出《开明少年》月刊的一篇文章,叫做《蓝色的毛毯》,他没有再解释这段话,记者们记录下来发表了。大家都看到了,看过就看过了,没有深究。对我李敖而言意义不一样,因为李远哲跟我同岁的,他比我小一点,大家看这就是《开明少年》月刊,日期是三十七年,就是1948年1月16号出版的,开明书店印行的第三十一期。这本书就在这里,这么旧了我一直保存到现在。换句话说呢,从1948年我就保存,我从上海把它带来,大家知道我多么厉害吗?
  大家看看文章《蓝色的毛毯》,一个苏联的泰伊克的传说,小俞译述,就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什么故事呢?我才能够感觉出来李远哲的心态。俄国在沙皇时代,对农民很不好,农夫很穷。有地主恶霸把一个农夫的一块蓝颜色的毛毯抢走了,这个农夫就怀念他的毛毯,就很难过,并且很气愤,觉得这个政府太坏了,我也不耕田了,跑到山里面去了,到深山里面去活。有一天,他听到山脚下面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他很好奇,从山上下来看。有些人就看到他,说“就是他”,大家就冲过来。他吓得跑啊,没用,大家就把他抓住了,说“就是他”,然后说“拿来拿来”。什么东西呀?猛然就传过来——蓝颜色的毛毯,就是当年被地主恶霸抢走的毛毯,拿出来还给他。他很奇怪:这些人怎么把毛毯给他抢回来啦?那些人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是共产党,我们成功了,沙皇被我们推翻了,地主恶霸被我们打倒了,抢你毛毯的人也被我们给逮到了,毛毯要回来了,我们还给你。这个农夫抱着毛毯,感谢共产党,就哭了。可是,他的哭是两个原因的:第一,毛毯又重新回来了,地主恶霸给消灭了;第二,他觉得很惭愧,为什么在打倒沙皇,打倒地主恶霸的过程中,我这个农民是个逃兵?我是个孬种,我是懦夫,我跑到山里面去了,我没有参与。
  大家懂我的故事了吗?开始懂得李远哲了吗?当我们在台湾前仆后继跟蒋介石的独裁政权,跟国民党这个伪政府斗争的时候,李远哲在哪里?他跑掉了,他跑到了美国。我们承认他在学术上面,在化学这个领域里面有他的成就——当然也是他运气好,因为跟对了老师。大家都知道,这种奖得不得非常重要,他跟对了老师,跟着得了化学奖。可是,在整个的过程里面,当我们在台湾争取自由,争取消灭独裁政权这样的过程里面,他是一个逃兵。在我们把这个独裁政权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最后,他回来,放弃了美国国籍,来换取当台湾一个大官,就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这个职务是不能给外国人做的,所以,他只好放弃美国的国籍,这就是李远哲。
  当李远哲跟记者们谈到他小学的时候看过这本《开明少年》,并且特别印象深的就是那一篇《蓝色的毛毯》的时候,我想,李远哲自己也找不到这本书了。这本书在台湾只有我有,或者说在整个的中国恐怕都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在1949年以后,开明书店也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年左派刊物,他们多么会搞宣传,会使一个小学生,像李远哲,看到一篇文章,能够记得一辈子,甚至对他影响一辈子。不能说没有影响,因为李远哲就这个念头,一念之间使他觉得,虽然他在外国功成名就,可是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故乡,他没有尽到力量,所以他回来了。这个《蓝色的毛毯》的情节还在发酵,虽然害死了我们——什么原因呢?因为李远哲是个混蛋,在化学那一行里面,他是巨人,可是在其他方面,他是侏儒。可是,他发现他自己似乎什么都懂,他要补偿他过去对国家、对故乡的亏欠。完蛋了,他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什么都插一脚。中央研究院做院长,台湾整个教育改革他做龙头,九二一大地震捐款怎么分配他管,什么都插一脚,什么都搞得乱七八糟,害死人。为什么呢?立刻被小人包围。他不能辨别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就如同不能辨别他自己也是小人。可是,他忘了,把台湾搞得一团糊涂乱,尤其害到了小学生,小学生的教育程度整个低下来了,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书呆子要搞什么教育改革,这是个混蛋。
  他写文章说,我们不要管政治,不可以参与政治,他老兄自己却参与政治,自己管,不要脸极了。可是,我认为,即使李远哲这样子乱搞,这样子不晓得自己是老几,我必须说,他在内心深处,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有一个声音在掐他。那个什么声音在心里掐他一把?那一个声音就是《开明少年》的这一篇《蓝色的毛毯》,这个声音在掐他,使他以为他应该有所回馈,回馈自己的祖国,回馈自己的家乡。虽然,他做事不得其道,不得其法,可是,我们必须说,他这一念之间是源远流长,在当年一家左派刊物里面的一篇文章影响他的一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