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12)

2025-10-10 评论

  西方的真东西新东西还没登上咱们的门来呢,咱们就先怕了;只是过去那点老掉牙的西方文化的皮毛,咱们就招架不住了,就想先吸收人家的长处,保存固有的精华了,就想来一次大折衷了,来一次超越前进的大创造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若这样容易就被我们吸收,被我们取巧,被我们"迎头赶上"、"后来居上",被我们套上固有文化的缓绳,那么我们早在五十年前就领导世界一齐来哼"大道之行"了,又何必等今天呢?
  魏晋时代大家拒了一阵佛,可是佛教挤进来了;明清时代大家拒了一阵那,可是那教钻进来了。狂澜倒下来,凭直觉。
  凭感情,当然要挽,可是挽了三百多年了,我们失败了多少次?
  让步了多少次?我们挽的成绩在哪里?最后防线又在哪里?
  "夷狄"早就进入中国了。时至今日,连最贩卖"历史精神文化"的人士在内,哪个人不在物质上崇洋媚外?哪个人在精神上真真相信东方的精神文明?封疆大吏们穿了三百六十四天半的西装,只在每年祭孔的时候,穿起长袍马褂来亮亮相,这正代表我们的可怜——和"穿孝"一样,这可叫做"穿固有文化"。对固有文化,大家只想"穿"它,对它并没有很真诚的(inallsincerity)眷恋;固有文化的本身也无法使我们有深深的体感(feel)。大家只是为了情面、为了随和、为了不招忌、为了"学而时习之"的顺口,只好一齐串假戏、一齐重采黄花来做锦囊儿!
  如果我们肯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平均公民"——用"大量观察"(mass-observation)的法子看看他们:年轻一辈的明星狂和爵士乐,中年一辈的奖券迷和轿车梦,年老一辈的麻将风和强力睾丸片……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经典中的真精神?
  旧经典绝不配解决今天的社会问题,提倡经典救世就等于提倡串假戏,提倡把已经多边的自我(many-sidedself)搅得更多边。并且,事实上,鼓吹固有文化的人只是耍笔墨游戏而已,他们的为人作文与日常生活一点也不像安贫守素叔度汪汪的"儒",他们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贩子罢了!并且狗肉也只是当作羊肉卖给别人吃,他们自己是不吃的——他们吃"美援"。
  我们被经典害了两千年了,"空洞"、"浮夸"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也是我们民族的死症。这种特征与死症表现在市井小民身上,是可以饶恕的;表现在好说大话的官儿身上,也是不必见怪的;可是若表现在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上,我们就不能不叹气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最大心愿是把固有文化往新世界的头上套,又拿儒家经典往固有文化头上套,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
  儒家经典本是些空泛的大道理,除了《论语》、《孟子》和《礼记》的一部分外,其他只不过是一些治古史用的獭祭材料。
  《论语》只不过是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的空疏东西,而古代宰相竟想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未免把"治天下"看得大容易了。即使加上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的《孟子》、九万九千零一十个字的《礼记》,一共还不到十五万言。想凭这点两千年前的"精华"来包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万象,用来应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种种繁复困难的新问题,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我们总相信有个包医百病的万灵丹,总喜欢有个"简单的确定"(simplecertainty),用来"放之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老实说吧,凡是有着这种"万古纲常"头脑的人,绝不配谈如何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我们不肯睁开眼睛看看,看看人家在辛辛苦苦夜以继日的做什么?人家已经迈向理智的爱国主义(patriotismofreflection)了,我们却还在"事君以忠"观念上兜圈子;人家已经对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gy)都不满意了,我们却还在"天理"、"气运"、"太极图"上翻觔头;人家论自由与权利的大书已经出了几百本了,我们却还高谈大学中的"絜矩之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两千年来做了些什么?我们喊了两千年"选贤与能"了,可是我们没有研究出来一种合理的投票法;我们喊了两千年"幼有所长"了,可是我们没有一所像样的育幼院;我们喊了两千年"不必藏于己"了,可是我们屯积居奇的好商比谁都多;我们祭了两千年的孔子,可是孔子的后人却变成了问题儿童与考试专家。这些数不尽的冰冷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醒醒吗?难道我们还要喊口号过日子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