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骂我的"令尊堂";有的造谣说我写文章是"有传授的",并且跟我有"深厚的世交关系"的胡适之"鼓励"我"骂人";有的预言"打手"李敖将"首先滚入粪坑之内";有的说有人"抹干"我的"眼泪",给我"糖果";有的说我"恶毒已极,下流之至";有的说我跟陈序经"穿着一条裤子";有的说我是"拿人家的苍蝇当螃蟹吃的叫化子"、是"小丑"、是"奴下奴";有人说我得到"一个教育机关、一个学术机关"和"一个后勤机关""不断集会"的支持;最后,有的漂亮的太太亲自出马,骂了我一顿,并且声言要打我的耳光。
心柳先生,这些"恐怖的报酬"与"长者的风度",你看了做何感想?在这些"报酬"与"风度"的泛滥下,我想你不会同意我跟他们继续讨论真假对错吧?
所以,几个月来,我一直用"老僧不闻不问"的态度来应付外界的营扰,同时我深信,唯一我该做的事,就是如何从"看看病"式的导言或引论,转进到细谈一些问题,多写几个分论。
至于谈得细一点,首先就涉及到西化的起脚点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觉得我们该从基本观念上一古脑儿丢掉任何农业社会的ideology。此"障"能除,其他一切不难。因为在实际上,我们已朝西化路上走——虽然走得太慢。试看看高等学术机构:大学中六个学院,理、工、农、医早已没"东方"的影子(园艺系的一点东方庭园的图案与中医学院等等都不足道)!法学院中除了一点政治思想史、一点法制史、一点等因奉此的应用文外,再也找不到"国粹"或"国渣"的影儿!文学院算是"东方文化"的逋逃薮,外文与考古系是西化了的,中文、历史、哲学三系则纯是乌烟瘴气,看不到几分新思潮。除了极少数有新头脑的教授外,其他教授只能说是"陈货出清"式的大甩卖!
从高等学术机构往下看,用大量观察(mass-observation)
的法子去看。"物质"方面,我们早已是"西学为用"了!除了我的长袍和少奶奶们的绣花鞋外,还有几件东西不西化或受西化的影响?(女人的旗袍已暴露到"苏茜黄的世界",这真使洋婆子羡煞!)
"东方文化"的瓦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尽管我们还到处看到四书五经、看到穿西装捧死人牌位的孝子、看到深知"人间羞耻为何物"的法学家……可是我们不必灰心,我们该知道使人不串假戏不是一蹴可几的事,我们还得慢慢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曾在白天挂"儒家"的羊头而卖"法家"的狗肉,到了晚上,又行"道家"的房中术。我们串假戏的本领是有"传统"的!
最低层的小百姓从曳引机中展开他们的憧憬,最高层的知识分子从学理工展开他们的抱负,很少人肯在故纸堆中钻研他们的"伟业"了!他们看到这些线装书中的者小蠹虫们高谈"义理"或"考据",他们早就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第一流的聪明才智早已不搞这些鬼东西了!工程师学会庆祝五十年,这比史语所五百年、新亚书院五千年还令人高两百八十八年以前,吕留良在他答张菊人的信里,痛苦地写道:
……横术广广,吾道无人,其可不疾病屈头而肩此大担那……亦以同溺于漩涡之中,不得不号责子有力善泅者耳。(《吕用晦文集》卷一)
几年来,在守旧的"漩涡",我一直期待能有"善泅者"出来游泳给我们看,可是我等不到。最后我只好自告奋勇。也许我游不到、游不快、游不好,但我总费劲游了就是。我不游,我干什么?难道我也去打牌?
李敖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文星》第五十八期一九六二年八月一日
〔后记〕这信发表在《文星》第五十八号(一九六二年八月一日台北出版)。发表后,自然又被文警和文丐臭骂一通。东方望看了我这封信,写了一篇《要学"打牌"》(《文星》六十号《忽然想起》,一九六二年十月一日),他感慨他说:
如果自问不是"有力善泅"者,总以少下水为妙。于是乎只剩下一样玩艺儿我可以学:打牌。
这段有趣的提示,也许值得每一个知识分子思考的。既不"有力善泅"、又不学"打牌"的人,往往都给东方望惹来麻烦。东方望曾负"生教"重任,我后来在"生教所",就受他管辖。"昔为座上客,今为阶下囚。"——这位老"朋友",使我人生多了离奇的一页!附录吴心柳先生来信李敖先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