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7)

2025-10-10 评论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
  如此"决然"、如此"唯一",真不愧是标准的"唯我论"(egotism)!读了这些新预言,我才知道所谓"世界文化新生",原来竞是向孔子教义看齐;而西方文化新生的结果,竟是让中国圣人来当家。这就是钱穆的"文化客观真理"。我写到这里,真忍不住要叹气说:所谓中国今日的"史学家",毕竟还是"近乎卜巫之间"的人儿!超越前进病
  犯这种病的人大概头脑中有点"八十公米低栏"的幻象,因为"超越"云云不正是跳栏吗?"前进"云云不正是赛跑吗?
  这些文化选手们,一方面对中国文化假惺惺的不满意,一方面对西洋文化热烘烘的掘根子。这一派的大法师就是胡秋原。
  胡秋原在《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里,口口声声劝人"由门户之争解放出来",却没想到他自己正是门户之中的健将!他并不是什么"独立而向前"的"两不属"的人,他实在属于"传统派"中的一个流派。而在这传统派的门户中,二十五年来,一直扮演一个会耍障眼法的角色。例如他说:
  我们对于世界文化,使有可取者,即不是中国的,亦当学习之,况中国所国有者乎?使无可取者,即是中国的,亦当摒除之,况非中国者乎?发展自己之长,并兼有他人之长,这不仅是我们应有的目的,也是中国文化与学者的一个重大的精神。(《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页十九)
  看这些话,我实在看不出胡秋原和中体西用派诸公有任何不同之处,也看不出他"拒绝"了哪一点、"超越"了哪一点?他的语调是"况中国所固有者乎?""况非中国者乎?"处处不脱那点传统的自信,"中国之为中国自若也!"可见他在本质上明明是中国本位的,所以他才会主张"发展中国人之聪明才智,创造新中国的新文化,以求超胜古人、西人。"这种浮夸的调儿实与三百三十年前徐光启的"超胜"论同一气息;和二十七年前张季同的"创造的综合"一样味道(参看张季同《西化与创造》,《国闻周报》十二卷十九一二十期);也可跟唐君毅的"超越论"
  来一次港台对照(参看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页三四八)。坦白说吧,"发皇祖烈,踵武西人",已经不能使我们兼顾了,想不到胡秋原还想"创造",还想师汉宋中外学者之心,并以汉宋中外之学为我注脚,从事新的创造。(《中国文化之前途》页三十二)
  这种既虚矫又不实在的侈论,显然是中国士大夫浮议性格的遗传,与吴康诸君子参酌古今,撷取中西文化之精英,加以现代智慧之陶铸(《宋明理学》结论)
  等空言同出一厂。这些新文化的创造论者实在是一群夸大狂的病人,他们的好高骛远实在是贻误青年的恶疮。自古谈中西文化的,最叫座的是他们、信徒最多的是他们,最大言炎炎的也是他们。
  以上两派都可说是融合西方的,是谈中西文化的最时髦的陈腔,也是最动听的老调。由于他们的推波助澜,盲目的夸大风气已经洋溢在一些青年的头脑里,与高调刺耳的世风正成着正比例的蔓延。如果我们不想重蹈明清浮议的覆辙,真想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正轨,"融合"、"超越"这些怪梦实在可以醒醒了!
  上面十一种病名,是我用"代表取样法"(representativesampling)定出来的。我这样分类,可以避免枝节、笼统和混淆的毛病。我把他们分门别类,同时一一请出他们思想上的开山老祖。不论他们怎么否认、不论他们怎么化装、不论他们怎样不自觉、不论他们施放哪一种烟幕,我都要抱歉的说:"你们的思想是师承有自的!你们思想的来龙去脉逃不掉《后设历史学》(metahistory)的追踪。你们的这一套鼓动一些小百姓的情绪是可以的,但想一手遮尽天下耳目,还想长期发展下去,你们就错了!"
  根据我上面的指控,可见在每一派中,、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厚的历史渊源,都有先知、大法师,有些声势浩大的,甚至还有集团、有靠外国津贴的书院、有报纸杂志、有理论家(文警)、宣传家(传声筒)、实行家(打手),以及数不清的徒弟与喽啰。
  由于现实利益的不同和头脑开化的各异,他们得了不太相同的病症,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水乳交融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模式(modesofthinking)完全是一样的。他们恰似台中的名产"凤梨酥",尽管随着商家的招牌而有不同的包装,但是在那层彩纸里面,都是大同小异的凤梨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