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银灯也有些特别的附加效果,像是在窗前被照到的昙花,虽然跟别处种的昙花在同一天开,却要晚一个多小时。菊花就更不用说了,灯愈照,愈会延后开花,有时候拖到下雪,才绽放。
而今水银灯又有个好处,就是让我观察外面花丛的动态。这只螳螂是在窗外抓的,我相信还能再抓一只。
所以我等,等那爱吃消夜的螳螂走到外面来,就冲出去,粑它抓住。
住在郊区,后面又是好几英库的森林,静极了、也吵极了,声像是浪潮一样涌来。它们似乎早有默契,虽然种类繁多,叫声各有不同。但是不杂唱,而是齐唱,一波一波地唱。当然也可能是听觉的错误,由于我们血液脉动,使得平板绵延的声音,也有了波涛的节奏。实际节奏的,是人的脉搏与呼吸,也可能是心灵的律动。
据说现在有一种电脑,可以把古老录音中的杂音过滤掉,留下好的、优美的旋律。所以许多大师的"原音"都能重现了。
但人的耳朵不正是这么一架机器吗?你可以有一个很吵的钟,滴答滴答地走,却充耳不闻。你也可以一边放收音机里的中文节目,一边听电视里的英文节目,但集中精神听哪一种语文,就是哪种语文。
对虫声尤其如此,这千千万万的小家伙,夜夜以如此喧哗吵我,但是只知其存在,甚至只觉其美好,直到今夜,才发觉它们的嗓门是那么大。
当然,今夜我对它们的感觉是不同的。以前我说这是"蛩声细、漏声长",那几乎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但是今天我想的是"个体",我想:如果我现在出去,循着每个声音去找,必定都能找到一只肥美的小虫,回来喂我的螳螂,我开始怀疑老鸨是怎样看少女?她能看到少女的美,还是恩客的喜好?
九月初,白天还是华氏八十八度的气温,夜里居然有点凉。我把落地窗的玻璃全部打开,使外面的小虫们能聚到纱窗上,有小虫,就能引来螳螂。只是,为什么一只螳螂也不来呢?我已经枯坐两个小时了。我对老婆抱怨:
"真奇怪?!这些螳螂怎么那么笨呢?到我这儿来,有玻璃屋住,冷气吹,不怕外面的风吹雨打,还有吃有喝,每天不必辛苦,自然有各种美食送到嘴边,这里不是好得跟天堂差不多了吗?"
"问题是,这种天堂可爱吗?如果有这样的天堂你要去吗?"老婆撇撇嘴:"多么不自然的地方。"
"说不定天堂就是不自然的地方。只有好、没有坏,只有喜、没有悲。"我说。
"你为什么不抓一只鸟来跟你的螳螂住?专抓一些比它小的、比它弱的。"老婆又发高论。
"天堂是把所有会欺侮别人的坏蛋,都下到地狱去之后。所剩下的好地方。所以会吃螳螂的鸟不能进来。"
"那么,会吃小虫的螳螂也该下地狱。"
"天堂有许多种。螳螂有螳螂的天堂、小鸟有小鸟的天堂、小虫有小虫的天堂、人有人的天堂。每个动物,都应该从它的本位去看它的天堂……"
正说着,就来了天堂的访客。啪一声,先以为是一片叶子飞过来,细看纱窗上有几只细细的小脚。原来是只绿身、绿头、绿翅膀的"螽斯"。
好肥啊!大大的肚子,又白又鼓,尾巴上还有个鲜绿色的钩钩。我以既快又无声的动作,把外面的玻璃窗关起来。玻璃是透明的,这螽斯当然不会发觉。
现在我要耍一点手段了。它会飞、又会跳,不耍手段是不可能捉到的。
我先测量了一下纱窗和外面玻璃窗间的距离,大约有一点五英寸。虽不大,也够了,够我狠狠地从里面用手弹,把它从纱窗弹到玻璃上,撞昏。
我弹了,狠,也不狠,因为我要捉活的,螳螂爱吃活的,死掉就不好吃了。
接着要老婆守在屋内,由我到屋外抓。
小时候,有一次老爸带我去六张犁爬山,在草丛里抓到过一只螽斯,我记得很清楚,老爸大叫一声,把到手的螽斯又摔掉了。然后掏出手帕,包住他的手指,指上全是鲜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