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118)

2025-10-10 评论

    远处有几个娃崽嘻嘻笑。被他眼角里瞟了一下,又骇得四散奔逃。
    他就这样气呼呼地走了。我最后看到他,是离开马桥的时候。我看见他又在例行的站山,扶着一根拐棍,孤零零独立在上的后面那个坡上,远眺前面迷迷茫茫的田野,还有浮游在山冲里的粉红色晨光。好像看得十分人神。我还听到他哼出一种奇怪的音调,似乎是从肠子里挤出来的呻吟,但居然是电视观众十分熟悉的旋律。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到我的窗口。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我没敢招呼他,不便打搅他蝴蝶般的雅兴。
    我后来才知道,马鸣对我说过几句话,算是对我最大的礼遇了。好几年来,他同村里的人完全绝交,对谁都没有一个好脸色;更不愿意说话。他天天游山玩水,天马行空,冷眼入世,有一次一个娃崽子在水塘里,村里的其他大人都没有看见,只有他在坡上看见了。他救出娃崽,对娃崽父母事后的感谢却不屑一顾,把人家送上门的腊猪肉统统丢到粪池,说莫污了他的口。他情愿吃蚂蚁和蚯蚓,也不吃俗人的俗食,更不愿意接受村里人的恩惠。
    他已经搬出神仙府了。马桥最古老的这一栋大宅已经坍塌。志煌带着一些人,拆了些屋基土去熬硝。一些烟砖也还可用,村里人就拿去砌了个路边的凉亭,也给他砌了一间小房子。他笼着袖子去看了看,并不搬进新屋去住,一种决不苟且求和的姿态。他情愿钻防空洞。
    他在洞子里睡得并不太多,更多的时候是野宿山上枕风寝露。有人曾经问他睡在山上怕不怕被什么野物吃了。他说吃了有什么要紧?他人一辈子吃了不少野物,理应被野物吃回去,这才叫公平。
    这些年来,他最恨了个人,先是恨本义,本义之后就是恨盐午:他总是冲着他们的背影骂“妖孽”,不知冤仇何来。其实他们三个人的面相倒有些相似,都是削长脸,双眼皮,下巴稍稍下塌,翘得上面的下嘴皮撮出来,就有点地包天。偶尔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有一种无端的猜测。我想象在本义和盐午死了之后,马鸣将在他们的坟前—一哭拜,眼泪鼻涕畅流,让人们觉得有些惊奇。我想象将来可能有另一个烂杆子传出话来,说马鸣曾经说过,他与本义和盐午其实是血亲,都是多年前希大杆子(参见词条“乡气”)留下的种——用马桥的话来说,叫作隔锅兄弟。
    隔锅兄弟,有时也叫借锅兄弟,指兄弟共有一个父亲,却从小不在一口锅里吃饭,不在一个家庭长大。骨肉分离,是出于名正言顺的过继,还是出于瞒天过海的私生,还是迫于劫乱之下的飘泊离散,在这里并不重要,没有相应的命名来给予区分。一是隔锅,二是兄弟,有这两条就足够了,马桥人似乎更注重这两方面的关键事实。我想象,传出话来的烂杆子曾经问过马鸣,他这样说有何证据?马鸣回答:希大杆子离开马桥时,亲自向他说过的——当时他还只是娃崽,也他娘的不相信,朝希大杆子吐了一通痰。直到后来,他长大了,发现村里确实只有他和本义,还有盐午,活脱脱就是姓希的那个鸟样,这才相信他亲爹真地没做好事呵。
    我想象马桥人听说这些,无不惊讶得目瞪口呆,像一群中了毒药的蟑螂。他们看着马鸣从地坪里轻轻飘过去的身影,还有偶尔从眼角里射来的一道冷光,谁也没有勇气上前去,叫住他,把事实作进一步的核实。

    在马桥语言里,“完”字发音yuan,与“元”是一个音。完是结束的意思,元是初始的意思,对立的两义统一于相同的声音,过程的两极竟在语音上相接。那么,马桥人说“归yuan.”是指归于结束呢?还是指归于初始呢?
    如果事情都是归于结束,那么过程就是一条永远向前的直线,永远不会重复,永远有前和后、彼和此、是和非的绝对位置,也就有了比较和判断的意义。相反,如果事情都是归于初始,那么过程就是一个永远周而复始的圆环,永远处于前和后、彼和此、是和非的重叠和倒置,叫人迷茫。
    在我看来,历史的乐观主义者,无非是坚持完与元的两分。把历史看成一条永远向前的直线,他们所有的荣辱成效毁誉得失,会永远一清二楚地保存在那里,接受精确和公平的终审。他们的执着将最终得到报偿。而历史的悲观主义者,无非是坚持完与元的合一,把历史看成一个永远重复的圆环,他们是不断前进的倒退,不断得到的失去,一切都是徒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