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66)

2025-10-10 评论

  原因之二是贺曙光特殊身份。他是股份公司董事长,又是村支书的独门女婿。当初村里股份公司集资的决定主要是由他们做出的,并且他们带头集资,声称把自己家的老底子都全部翻出来交给股份公司了,既然连老底子都交出来了,那么现在怎么有钱翻新房子?要知道,在罗沙村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四层楼,而贺曙光的做法无疑是一步登天加上鹤立鸡群,就更加引起村民的好奇甚至猜忌。
  事实上,当时贺曙光准备把二楼直接加盖成四楼的时候,七叔公就反对,理由是贺曙光作为干部,做什么事情都应当留有余地,不要太出头,实在要出头,也应该是在工作上和对村里贡献上出头,而不是在为自己谋利益上出头。
  七叔公并没有当着贺曙光的面说,而只是在女儿戚福珍面前说,戚福珍当然把意见带给贺曙光。
  贺曙光说这个问题他也想过,不过,他只能这么做。
  戚福珍不理解,问为什么只能这么做?谁逼你了?
  贺曙光回答那倒没有,但跟逼也差不多。
  戚福珍就又问怎么差不多?
  贺曙光沉默。他显然不想说出自己的苦衷,但是,面对戚福珍的疑问,他又不能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贺曙光想了很长时间,还是说了。说他现在的处境其实是很尴尬的。一方面,他带着老婆孩子全部住在岳父岳母家,另一方面,他仍然属于继父贺三那边的人,这就比较尴尬。在继父贺三那边,他现在其实很少回去,既然很少回去,又怎么能担当顶梁柱?而在岳父这边,他带着老婆孩子吃住全部在这边,挣的钱却不能拿回来,这算什么事情?
  “我老豆和阿妈可从来都没有说过什么。”戚福珍赶快解释。
  “是没有说什么,”贺曙光说,“所以我才感到尴尬。”
  贺曙光向戚福珍解释,如果他现在把继父贺三家的房子从二层一下子翻新到四层,让他们从此有了稳定的房租收入,那么,他也算是尽到责任了,有时间去还是没时间去,都好说了,来这边做上门女婿,也心安理得了。
  贺曙光对戚福珍说,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把岳父岳母家的房子推倒重建,建设成全村最大最高的大楼,也对外出租。
  贺曙光还说,村长也是人,书记也是人,股份公司董事长更是人,他们要带头致富,而要带头致富,首先自己就要富,如果自己都不富,怎么“带头”?
  戚福珍觉得贺曙光讲的有道理,并且一想到自家的房子要变成大楼,甚至有些兴奋。不过,她仍然有些担心,不是担心这样做好不好,而是担心贺曙光的话能不能兑现。说实话,虽然从来都没有说什么,但是关于贺曙光现在挣的钱仍然全部属于贺三那边,戚福珍也不是一点想法没有,怎么着都觉得有点“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味道。所以,这时候戚福珍问贺曙光:“你跟三伯伯讲好了?”
  贺曙光说没有讲好,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讲的,大家都心照不宣。
  戚福珍把贺曙光讲的话传给七叔公听,七叔公很能理解,脸上多少也流露出一点高兴,但他对贺曙光一步登天直接加盖到四层楼的做法不赞同,对贺曙光以预收房租的方式向麦建新借钱的做法更不赞同,总觉得这样不好。不过,想到儿大还不由父,何况女婿呢。再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说不定从年轻人的角度看,他的做法有道理。七叔公也承认,贺曙光这样做确实可以理解为是“带头致富”,“带头致富”有错吗?所以,七叔公就想,他要做就做吧,天塌不下来。
  七叔公想的没错,确实是天塌不下来,但是,贺三家的房子却差点弄塌了。
  按说贺曙光做事情还算把稳了。为了保险,他专门让大佬张从长城公司请了技术员,看这样做行不行。
  当初贺曙光建小二楼的时候,就考虑到将来可能要加盖成三楼,所以,房子的地基是按三层楼的标准打的,现在要加到四层,必须请技术员看看。
  大佬张请来的技术员姓郭,叫郭辉,1980年从青岛建校毕业的,由于他们是文革后第一批通过统一考试入校的毕业生,所以比较俏,居然还被分配到部队,但是在部队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赶上大裁军,基建工程兵一刀切,整个番号取消,全部转业到地方,所以,郭辉就跟大佬张一样,来到了深圳。所不同的是,现在大佬张已经下海,来到了罗沙村,成为村里支部委员和股份公司副总,而郭辉仍然还留在长城建筑工程公司,还继续做他的技术员,一边做一边上函授,总觉得自己当初上中专吃亏了,要不然等半年,考个本科不成问题,所以,现在想着通过上函授弄个大专文凭,早日从技术员变成助理工程师,进而成为工程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