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46)

2025-10-10 评论

  中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热点地区。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从来没有中断过。整个地区常年处于战争或战乱状态。犹太-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最明显地体现在中东。在政治上,一些中东伊斯兰国家是美国的盟友,但在文化上则是对立的。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开创与伊斯兰世界的新时代,这个计划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要见到效果,恐怕需要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如果中东没有和平,就不能平息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源头,受它影响的地区就难以稳定。
  在破碎地带上有几个较大的国家: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伊朗是波斯帝国的故土。它现在有野心成为地区大国和伊斯兰世界领袖,正因核开发计划与美国对抗。巴基斯坦以对抗印度的军事压力为立国之本,这是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形成的特点,在两国取得实质性和解之前不会改变。印度虽然较大,却难以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国。印度的扩张一定会遭到邻国的抵抗。它可以在远处建立军事基地,却很难影响本地区。此外,伊朗和巴基斯坦还不是地区的稳定力量。它们分别是美国和恐怖主义的打击目标。两国的现状更增添了地区的不稳定性。
  破碎地带一直向欧亚大陆的中心延伸。在破碎地带的这一部分是中亚五国,过去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俄国和印度在那里驻扎军队。不过,五国都是内陆国,现在受海外的影响较小,因此相对稳定一些。中亚最繁华的地区在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陆地交通的中间点。
  南边的破碎地带经过土耳其,延伸到欧洲的地中海北岸,到达著名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里引爆。20世纪末最后的战争也在那里,即美国和欧洲轰炸南联盟。北约企图窒息今后可能引爆炸药的火种,减少俄国的影响。它们目前是成功的。
  地中海北岸(北非)也是破碎地带的自然延伸,位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北部,气候干旱。北非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居民大多是阿拉伯人。他们曾长期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直到17世纪才被赶走。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长期是世界文明的领先者,也曾经是一个大帝国。突尼斯曾经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迦太基。迦太基的居民是从地中海东岸航海而来的殖民者,几乎毁灭了罗马共和国。在现在的北非,埃及是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但发展缓慢,在失去中东战争之后对以色列无可奈何。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曾经向美国挑战,受到过暗杀轰炸。在美国除掉伊拉克的萨达姆之后,他向美国示好,近年来比较安静。北非现在不具备形成大国的条件。
  东南亚属于欧亚大陆的南部边缘,也是“破碎地带”。虽然东南亚十国组成了联盟,但各国之间、各国之内的差异非常大。国内有宗教、民族、阶级冲突,国际有领土、历史、宗教之争,都不是短时期内可以解决的。不过,东南亚的破碎程度与南亚、西亚的有所不同,总体上较后两个地区好一些。首先,东南亚各国建立了联盟,互相协调,一体化的前景比较光明;其次,宗教冲突没有在南亚、西亚那样强烈;第三,东南亚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在一定条件下,增长可以缓解社会和国际矛盾;第四,东南亚没有中东那样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国干涉的意愿较小;第五,东南亚各国目前都比较弱小,不具备寻求地区霸权的条件,因而不会挑起地区冲突;第六,由于弱小和较少石油资源,即使某个东南亚国家发生动荡,一般也不会波及更大范围。这些因素把东南亚与西亚、南亚分开。这里有必要记住:整个欧亚大陆的南边都是破碎的;在地理、宗教、民族等方面,较大一些的东南亚国家都潜藏有动荡和分裂的因素。
  东南亚的人种与破碎地带的其他地方不同,主要是黄种人和小黑人。那里的气候特点不再是干旱,而是潮湿,在地理上与西段的破碎地带隔开。东南亚历史上出现过强大的国家,而且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文明,从柬埔寨到印尼都有文物。东南亚滨海或是岛屿,是欧亚大陆南方的交流通道。这一地区接受了儒家和佛教文化,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现代又接受了西方文明。
  破碎地带上有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三个大半岛。它们仿佛是从大陆上垂下来的挂件,向南深入海洋。三个半岛的地缘地位非常高。阿拉伯半岛上有石油,有伊斯兰教圣地,其东部有波斯湾,西部有苏伊士运河;次大陆上有印度,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国家;中南半岛上有东盟的几个国家,前端突出的马来半岛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形成了马六甲海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