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81)

2025-10-10 评论

  中亚的历史大多是被征服的历史,由中亚开始的向外扩张较少。扩张一般限于中亚内部,最多到印度次大陆。征服者来自波斯、希腊、匈奴、大月氏、突厥、阿富汗、西辽、蒙古、阿拉伯半岛、俄罗斯,等等。如果没有俄国人抢先一步,英国军队在19世纪也会推进到中亚。从中亚的宗教信仰上也可以看出外界的影响。几乎所有较大的宗教都曾经在中亚(包括阿富汗)传播: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伊斯兰教,以及沙俄的东正教和苏联的意识形态。中亚人的信仰经常随着占领者或者优势文化而发生变化。当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信仰消退的时候,中亚人又恢复了原来的信仰——伊斯兰教。共产主义则踪迹全无。虽然中亚有过辉煌的文化,独具特色,但基本上是文化的接受者、发扬者、传播者,较少是创造者。所以,虽然中亚地处亚洲的腹地,却是一个边缘地带,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实体。
  在汉、唐的全盛时期,中原势力曾经到达过中亚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在金和宋的联合进攻之下,辽国于1125年灭亡。契丹族西迁中亚,为西辽(又称喀喇契丹)勒尼?格鲁塞认为,契丹人是自行汉化了的蒙古人,耶律大石被认为是“一个博学的中国儒人”。《草原帝国》,186-188页……1133年,西辽德宗耶律大石(1130-1142在位)在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市托克马克以东的楚河南岸)建都。西辽成为中亚最有势力的国家。1141年以后,花剌子模花剌子模(Khorazm),中亚古国,都城长期在乌尔根奇(Urgenj),当时的译音为玉龙杰赤。乌尔根奇在阿姆河下游,今天仍是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的首府。花剌子模在毁灭前不久把都城迁到了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成为西辽的属国,其都城乌尔根奇在虎思斡耳朵以西约1300公里(直线距离),可见西辽的势力范围之广。西辽不是唯一在中国被打败逃走,又在中亚建立起庞大帝国的,此前有匈奴、大月氏、突厥,此后有西蒙古。契丹人是佛教徒和儒者。西辽是中原文化和契丹文化第一次突入到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之中。契丹人被穆斯林称为“异教徒”。在他们之后,蒙古人又来了。
  西辽在数十年中就衰败下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Muhammad)崛起,占有从伊拉克、波斯到阿富汗及其以北的大片领土。为了表示友好,成吉思汗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商队,前往花剌子模,却被摩诃末下令全部杀死。商队只有一名驮夫逃走。成吉思汗发誓报仇。摩诃末率领大军,抢先向一支在边境地区活动的蒙古军队发起攻击,却几乎被俘。蒙古军安然撤离。摩诃末从此方寸大乱,到处要求他的臣民自谋活命。1220年末,摩诃末在里海的一个小岛上病死,传位于儿子扎阑丁。扎阑丁智慧、勇猛、坚毅,打了几个胜仗。蒙古于1219年开始西征,到1222年才初步征服了花剌子模。因为战况酷烈,蒙古军在乌尔根奇等几座城市大肆屠城。在摩诃末屠杀蒙古的商队之前,成吉思汗尚无意西进。这次战争的起因是摩诃末的贪婪。与其说他使中亚对东方形成威胁,倒不如说给了蒙古草原的力量一个向西发展的机会。
  此后,蒙古军队继续向西进攻,一直打到叙利亚、地中海东岸。哈里发的首都报达(巴格达)被蒙古人屠城。伊斯兰文化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达到过昔日的辉煌。欧洲能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夙敌穆斯林被蒙古人大大削弱了。这正是当年基督教徒一直盼望的事情。波斯和阿拉伯的图书馆与大学被毁,宫殿和清真寺遭到破坏。伊斯兰文明在科学和实验方面领先于当时世界。欧洲人从穆斯林那里继承了古希腊传统,并凭借科学与试验的成果一度统治了世界。东方的发明创造也是通过中亚和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改写了欧洲中世纪史。可见,中亚是东方影响西方的触媒。蒙古西征是东方力量改变欧洲的历史进程。这是经由陆地的间接改变。欧洲改变东方是经由海洋的直接改变,改变得更有力,也更彻底。
  中亚的几个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特别是在里海一带。俄国与美国在这里的争斗非常激烈。里海边的伊朗也是一个重要的玩家。在明确要求美国军队撤出之后,2009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又同意继续接受美国的驻军。这是俄美两国在玛纳斯空军基地问题上的博弈,这一轮美国又赢了。美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获准继续使用基地一年。与俄国不同,中国对于美国军队的包围更能够安然接受,不当作威胁。对于中国,中亚并不通往别的地方。中亚的价值就在中亚。虽然有欧亚大陆桥的计划,但陆地交通的成本高,容量小,不如海上运输快捷、便宜。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