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作战》。
孙子反对长期用兵。其害处之一是耗费物质,造成国家经济凋敝,货物匮乏;之二是其他国家趁机抄其后路。最后的局势将不可收拾。所以,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今后将很少有军人面对面厮杀。较发达的国家将依靠打击达到政治目的,而不必实施占领。不过,除非拥有绝对优势并全力以赴,否则仅仅使用军事打击手段很难使对手屈服,却容易把事情弄糟,更难以收拾。如果因为军事打击轻而易举,从而心生贪婪,进一步实施土地占领,那么,胜利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占领一个现代社会,即使没有遇到武装反抗,占领者也将在动荡中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如果占领一个前现代社会,占领者将陷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的泥潭而不得抽身。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却没有占领敌国的领土,就会缺少谈判筹码。所以,战争通常不是最好的政策选择。在伊拉克战争之后,今后的战争形式可能更多地限于空战和海战。敌国互相打击战略目标,切断运输线,压迫敌方让步。科索沃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当打击而不是占领成为更好的政策选择后,陆地军事力量的作用被削弱,空中打击力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据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4年3月28日已经成功试飞了六倍音速的无人机X-43A,时速达到了7700公里,可在两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使用这种技术制造的轰炸机不再需要海外基地。当这种轰炸机进入实用阶段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进一步改变。美国会很轻易地抛弃它不喜欢的盟友,也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因为军事打击变得很方便,没有己方人员伤亡的担心。同时,因为不再需要盟友的军事支持,打击的政治成本降低了。
土地面积仍将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更多的土地,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口,更大的市场,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会比较小。如果有良好的教育,就能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口。有了众多的高质量人口,国家就会繁荣强大。这种情况正是我们在美国看到的。与欧洲相比,美国的人口更年轻,生育率更高,每年还接受许多移民。美国能够大量接受移民,原因之一是它有广阔的土地,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而且数量很多。在安全问题上,新加坡和以色列都严重依赖美国。这种依赖限制了它们的战略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不会需要依赖新加坡或以色列来保证它的本土安全。这就是大与小的差别。
比土地更重要的是土地所蕴藏的资源,国家对土地的要求是隐性的。各国的资源贫富不均,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也不同。一般而言,土地的面积越大,所蕴藏的资源就越多。今后,各种稀缺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和水,可能还有粮食——是争夺的主要目标。土地的重要性没有下降,只是其重要性的表现方式改变了。武力不再是获得土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不能妥善处理被占领土上人的问题。地缘政治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技术进步所能解决的。地缘政治(或地缘文化)中的根本问题是与人有关的问题,土地还在其次。
今天,土地(以及海面、海底)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是南极和北极,尤其是靠近两极的国家。在地球上的其余地方,人口都已经饱和,不再有领土扩张的余地。如果强行扩张,必定纳入大量心怀异志的居民,使得占领国(无论它是民主还是专制政体)难以正常运作,最后是占领者和被占领者两败俱伤。在以前的战争中,打击和占领往往是战争的前后两个步骤。战胜者总是要对战败者领土实施一段时期的占领,甚至永久地割取领土。而战败者也顺从地接受这种占领,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抵抗,如美国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对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占领,并受到欢迎。然而,除了因领土纠纷直接导致的战争之外,今后的“军事打击”和“占领”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再有因果关系。
内部发展的压力将一个国家引向扩张。地缘政治学从理论上解释扩张,是有关扩张的学科。理论的好坏区别在于它倡导扩张的方式,以及维护扩张的方式。马丁?怀特断定“大国生性要扩张”。《权力政治》,96页。他认为,“大国的扩张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内部压力以及周边国家的衰弱。”《权力政治》,99页。其实,这两个原因是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没有内部压力就没有扩张动力;而外部的压力大于内部,就能够把压力压制在内部。这与物理学的渗透压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大国都必然会产生强大的内部压力,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源、市场,有时乃至土地。压力无可避免。既然是一个大国,那么相对于外部世界,它必然有强大的力量,否则就不会成为大国了。对于一个新崛起的大国,聚集的能量必须得到释放,不然就会爆炸。问题是:如何通过克制的、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方式释放压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