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62)

2025-10-10 评论

  与现在一般人对专制帝国和民主共和的认识有所不同,在罗马的历史上,共和国时期是扩张的,富有侵略性的,而在帝国时期的对外政策则是相对温和的。罗马的扩张在共和国时期就基本结束了。
  与中国类似,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疆界也受到自然地理的限制。吉本说,在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前27-后14在位)在屋大维之前,罗马的共和制度已经遭到彻底破坏。公元前49年,恺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进入罗马,打败对手庞培,赢得内战,任狄克推多(独裁者)。5年之后,恺撒被共和派杀死。屋大维是恺撒妹妹的孙子,被恺撒收为养子,成为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和安东尼一起,共同打败谋杀恺撒的共和派,又于公元前30年打败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公元前27年,他宣布还政于民,获得罗马元老院给予的“奥古斯都”(神圣)称号。屋大维自称是罗马共和国的恢复者,实际上是罗马帝国的创立者。统治初期,帝国军队在南方和北方都遇到挫折。
  他的将军曾试图征服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费利克斯。他们在那片热带地区向南行进了约一千英里,但炎热的气候很快击退了这批侵略者,保护了那些居住在荒野地区中从不好战的土著人。欧洲北部诸国价值甚微,几乎不值得花人力、财力去占领。日耳曼的大片森林和沼泽地带住满了一个死也不愿丧失自由的强悍的野蛮民族。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19-20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
  限制罗马帝国疆域的,与限制中华疆域的情况大致相同,基本是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中国的北方也有“强悍的野蛮民族”。在去世之前向元老院宣读的遗嘱中,奥古斯都为罗马帝国设定了边界,希望他的继任者留在以下范围之内:西至大西洋边;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边则直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这样一个版图把地中海包围在罗马帝国之中,罗马就在深入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中段。无独有偶,奥古斯都的遗嘱和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都告诫后人不要向外扩张。在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遵守他的边界,倒不是因为奥古斯都的威望,而是帝国的皇帝们和将军们没有了开拓疆土的动力。唯一的例外是占领了不列颠省,但遇到了土著的激烈抵抗。罗马修筑了城墙,防备喀里多尼亚人的反击。今天,喀里多尼亚人的后裔苏格兰人仍在争取独立。
  大国之间战争的代价越来越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攻岛战伤亡惨重。进攻塞班岛的7万美军伤亡1?5万,其中死亡3000多。在硫磺岛,美军伤亡2?5万,其中死亡6800多。在冲绳岛,美军仅死亡数字就高达1?3万。如果不入侵日本本岛,就无法压迫日本无条件投降,而美国坚持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为此,美国向广岛和长崎空投了原子弹。可以设想,如果美国早一些时间拥有原子弹,就不会有诺曼底登陆和艰难的第二战场,它会毫不犹豫地投向德国。反过来,如果希特勒拥有核武器,他也会用来挽救第三帝国的覆没。二次大战中,一些遭受空袭的城市,如英国的伦敦、设菲尔德,德国的柏林、德累斯顿,苏联的莫斯科和彼得堡,平民伤亡惨重程度不亚于广岛和长崎。现在,一些大国使用常规空军和导弹也能给敌国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从而达到政治目的。
  拥有“制空权”的国家可以不经过领土或者领海对敌人实施打击。以前边打击边占领的过程因为代价太大而将较少采用。打击是少量人员参加的战争,目的是政治性的。从这一点来讲,高科技战争与恐怖行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恐怖组织打击目标时的区别能力较差,或根本不想区别,或根本就以平民为最终打击目标。他们经常不是根据目标的军事价值,而是根据其打击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的。而平民是最容易的目标。这是恐怖分子相对于大国来说打击能力弱的结果。由于技术上的落后,恐怖分子只能采取原始的打击手段。无论是人体炸弹还是绑架暗杀(或明杀),恐怖分子都把自己的人身安全置于和打击目标同样(甚至更)危险的境地。自杀爆炸者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武器投放工具。
  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占领别国领土的代价大大上升。大规模屠杀平民的行为已经过时。得到土地却得不到民心,占领的土地必将得而复失。因此,占领别国领土的回报率大大下降,甚至为负数。由是,大规模入侵别国的诱惑力随之下降了,除非双方实力悬殊,且潜在的回报巨大,如美国入侵伊拉克。但美国目前是得不偿失。更多将成为某一政策的附属选择,如为了控制油田。战争的规模和时间将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其他地缘政治玩家将趁机浑水摸鱼,从中渔利。占领别国土地必定要旷日持久驻军。孙子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