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年,汉朝基本上平定了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在丁零、乌孙和大汉的打击下,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西匈奴的郅支单于向西逃亡到康居康居(康国)是当时的一个大国,即粟特(Sogd),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到费尔干纳盆地一带,首都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在康居东部的楚河流域驻扎下来。郅支先与康居国王建立密切关系。接着他四处出击,势强之后杀康居国王嫁给他的女儿。西域副校尉陈汤担心郅支单于“必为西域患”。他与西域都护西汉在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东汉时治所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甘延寿谋,提议发屯田吏士击之。延寿支持陈汤,但要求上报中央。陈汤反对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汉书?陈汤传》。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他趁延寿久病之机“矫制”发诸国兵,延寿被迫同意。他们长途奔袭至匈奴城下,杀郅支单于,把他的首级送到长安。甘延寿、陈汤两人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在王莽时期,西域陷入混乱。班超出使鄯善时,攻杀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归附汉朝。他继续征服西域其他绿洲国家。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以陈睦为都护。第二年,焉耆、龟兹攻杀陈睦。汉朝在西域的屯兵都撤了回去。只有班超坚守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并且能够反攻,最终又一次平定西域。94年,班超率领西域诸国兵大破焉耆,杀其王,为陈睦报仇。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1年,告老返回都城洛阳后不久,即于102年去世。他的儿子班勇出生在西域。当北匈奴又一次在西域制造战乱时,朝廷接受班勇的意见,并任命他为西域长史。班勇击退匈奴,打败叛乱的国王,最终平定了西域。
在唐朝,西域的重要性一如在汉朝。唐朝在北方也面对着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次是突厥。匈奴和突厥是两个接近的种族。同时,唐朝还受到吐蕃的威胁。强大的吐蕃不仅前出到今天青海和甘肃一带,还占领了西域的南部。唐朝征服西域的过程与汉朝有些类似,都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英雄。他们的进取不仅是为了保护王朝的安全,也受个人勇气的驱使。
清朝起源于东北。蒙古人是满族最早的同盟,他们一起打进关来,占领了全中国。作为一个民族,满人的故乡在东北。但是,作为一个王朝,清朝的根据地在整个北方。他们不可能像明朝那样把防线设在长城。为了保护北方的侧翼,才有了向西北的发展。虽然满人不是游牧者,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很接近游牧民。因此,清朝的扩张也是顺理成章的。康熙时完全收复西域。南疆本来在准噶尔的控制之下,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兆惠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清朝统一了天山南北路,设伊犁将军总管两地。如果准噶尔不向东侵略北蒙古,清朝大概也无意向西。这是从汉朝起对西域征服的完满结束。格鲁塞说:
乾隆的吞并伊犁与喀什噶尔标志着从班超时起十八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在亚洲所追求的计划的正式实现,定居人对游牧人,农田对草原的反攻。《草原帝国》,588页。
一个世纪之后,伊犁和喀什又面临俄国和英国的争夺。这是新一轮挑战。中国又赢了。
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中国的地缘政治从中国国内开始,这与其他国家的地缘政治很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中国的土地面积决定的。中国面积之大,已经足以使她自成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单位。在面积上,中国与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1016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同。在地形上,中国更为复杂,包括了世界最高的高原和第二大的沙漠;而欧洲的大部分都是大平原,除了阿尔卑斯山脉之外,山地起伏都不很大。如果不算欧洲边缘的厄尔布鲁士山(5642米),一般所认为的欧洲最高峰——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只有4807米,还不及藏北羌塘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约5000米),更不能和西藏的那些大山相比。但是,勃朗峰超过了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山峰高度,更远远超过中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从黑龙江漠河到广西南宁以东地区——的任何山峰。中国东部的最高峰并不在大陆上,而是台湾岛上的玉山(3997米)。台湾的地形变化比大陆东部还要复杂。即使海南岛上的五指山,其主峰(1867米)也比大陆东部的许多大山更高,超过它的只有很少几座山峰,如南岭的最高峰猫儿山(2142米)。猫儿山在南岭五岭的最西,已经几乎算是第二阶梯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