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94)

2025-10-10 评论

  山脉的高度并不一定形成严重的交通障碍。山区的交通便利与否取决于山脉的走向、长度以及山谷的陡峭程度。青藏高原有许多大山。在北部,这些大山的相对高度不高,山势圆浑,一点也不险峻。隔绝西藏与外界交通的是高原的严酷环境,那些大山倒在其次。中国东部的山地一般都比较破碎、低矮,不能形成有效的地理隔断。武夷山是一个例外。受山地的保护,福建和浙江南部是中国东部最晚接受中原文化的地区之一,长时间是百越的地盘。因为有南岭,广东和广西保留了岭南文化和粤语。但南岭有很多宽阔的南北通道,不能保护两广免于寒流或北方军队的南下。从东北到华南,中国东部几乎没有天险。
  这三级阶梯在经济、文化发展上有巨大差距,但地缘政治价值却很接近,都非常巨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第一阶梯。如果不是为了介绍第一阶梯,就没有必要提出三级阶梯的问题,因为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历史事件也不是那么容易以地理分割。
  a?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及其边缘
  中国地形的第一级实际上也是世界的第一级,号称“世界屋脊”。它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包括西藏、青海、甘肃西部、四川西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及其以南地区,大致处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大雪山和横断山脉一说大雪山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但大雪山自成体系,走向是“竖”而非“横”。的合围之中。如果不考虑人为的国界,可以说世界上的最高山脉都集中在这个自然区域。第一级的面积大约有23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24%,或近1/4,人口却只占全国的0?9%左右。这是因为它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拉萨地处较低的河谷,海拔高度也有3650米),许多地区不适宜居住,只有几条河谷尚称宜人。藏、蒙牧民的分布却超过了河谷。在20世纪中期修筑公路之前,从拉萨到内地的漫长旅行还被大多数人视为畏途,一路生死难测,民国时期的官员进藏大多绕道印度,需要英国的签证。关于清朝官员前往拉萨的旅程,可参见吴丰培所辑的《川藏游踪汇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这些官员的进藏路线不限于川藏线。除了侵略者外,进入西藏的西方人大都是冒险家。吐蕃帝国在这个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干燥寒冷的高原上建立起来,势力扩大到青藏高原之外。这确实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吐蕃帝国之后的西藏非常封闭孤立。除了吐蕃的强盛时期外,第一级阶梯对外部的影响比较小。
  吐蕃和唐朝大致同时崛起。松赞干布(629-649在位)稳固了他父亲统一的吐蕃,迁都逻些(今拉萨),开始向外扩张,首先是向北方。松赞干布之后,在722年及以后,吐蕃又发兵向西进攻帕米尔地区的小勃律,试图从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区向新疆和中亚扩张——那里仍是唐朝的势力范围。小勃律是唐朝的西门,吐蕃的目标是唐朝的四镇。吐蕃兴盛的原因和近代之前的所有游牧民族一样,都是依靠优良的骑兵和先进的冶铁技术。另外,在和唐朝对抗的前线,吐蕃常常能够集中更多的兵力——这是骑兵的优势。
  唐朝强大的原因是它在战争中崛起,在战争中生存下来。唐初,列强并起,群雄争霸。除了吐蕃之外,突厥、高句丽、党项、吐谷浑、薛延陀等都在某一时期成为唐朝的劲敌,只有回纥长期与唐朝保持亲密关系。日本也派兵“进入”朝鲜,唐朝将领刘仁轨大破之(663年)。在西方,受新起的伊斯兰教的鼓动,阿拉伯帝国在此时崛起,向外扩张,后来与唐朝在中亚相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唐朝能够生存,实在是战之功也。
  不过,在力量有所不逮的时候,唐朝也不耻于示弱,采取和亲的政策。经玄奘介绍,唐朝与中天竺建立了外交联系。那时,中天竺的国王是戒日王戒日王(?īlāditya,约590-647),音译尸罗逸多。他的本名叫Harshavardhana或Harsha,音译曷利沙伐弹那、曷利沙。戒日王于606年即位为一个小国王,6年后开始征讨四方,统一了讷尔默达河以北的北印度,是印度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戒日王早年是个印度教徒,后来成为佛教徒。他是印度佛教的“护法名王”之一,其余两位是阿育王和迦腻色迦。戒日王会见过玄奘,向他询问了几个有关中国的问题。戒日王的首都曲女城(音译:羯若鞠阇,Kanyākubja,今印度北方邦的小镇卡瑙季,Kannauj,在坎普尔市西北80公里处)位于恒河岸边。在戒日王之后,因为曲女城象征着霸主地位,印度北方三强为争夺此城而战。,强盛时有“象军六万,马军十万”以及更多的步军,《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不过,出自印度的数字往往夸张。成为北印度诸国的霸主。贞观二十三年(648年),唐太宗派王玄策王玄策的其他事迹不著,其生卒年亦不详。这次出使时他的官职是右卫率长史,正七品上。从印度回国后他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出使中天竺。这时,戒日王已于上一年去世,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阿罗那顺贪图使团一路上接受的贡物,把使团的30个人全部抓起来,抢走贡物。王玄策趁黑夜逃脱,到吐蕃的西部边境请求支援。这时,松赞干布仍在位。吐蕃派了1200精兵,泥婆罗(今尼泊尔,当时是吐蕃的属国)派了7000骑兵。率领借来的军队,王玄策和他的副使蒋师仁向阿罗那顺发起攻击,三战三胜。他们俘虏了阿罗那顺并带回国。唐太宗说:“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新唐书?西域上》。阿罗那顺继承了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王玄策打败阿罗那顺之后,北印度陷入混乱。直到500多年后,在阿富汗突厥人入侵后的德里苏丹时期(1206-1526),印度的北部才又告统一。德里苏丹是穆斯林第一次入主印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