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大案2006(92)

2025-10-10 评论

    街坊中有一位姓索的老奶奶,是看着小志伟一点点长大的。她眼含泪花惋惜不已:“作孽呀!要是这孩子在正常的家庭里长大,断不会走到今天。搁着谁,当父母都不应这样没良心。是他们把这个无辜的孩子给害了呀!现在他的爷爷、奶奶也去世了,等这孩子回来后可怎么生活呢?”
    如果抛开犯罪事实,李志伟固然令人同情。然而,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度里,任何一种罪行都无法因为犯法者的身世而得到赦免。
    情与法,高洁始终把握得平若止水
    刑罚是必须的,但刑罚不是目的。感化和挽救每一个失足的青少年从此远离犯罪,这才是一个刑事法官的天职。2001年8月22日,二审裁定下达:驳回李志伟之上诉,维持原判。
    案子审结了,但高洁的工作和生活并未恢复到先前的平静。鉴于李志伟的特殊情况,数月后,她决定约同检察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相关部门,一起来到看守所对李志伟进行回访帮教。如此联系多个相关部门,专门回访一个少年犯,这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2年春节前的一天,当管教干部呼点李志伟的名字时,李志伟一下子竟愣了半天。自从他进了看守所,每一个会见日,他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呆着——从来没有人来探望过他。开始时,他对会见日感到的是悲伤,可后来就变得麻木了。
    “李志伟!”当管教干部再次呼点他的姓名时,李志伟才意识到真的是在叫自己。片刻之后,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的兴奋,他问道:“我奶奶好吗?”
    当得知奶奶已经去世之后,李志伟的眼角立刻便流下了两行清泪,方才的那一丝兴奋也霎时荡然无存。他小声地嗫嚅着:“奶奶死了?奶奶怎么死了?她死了,以后我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
    高洁赶紧拍拍李志伟的肩膀,岔开了话题:“李志伟,你不要难过,还有大家呢。”高洁把自己带来的一个包裹送到了李志伟的怀里。那里面,装着她专门给李志伟买的书籍、挑选的衣物。作为法官,花钱为自己审判过的罪犯买衣服和生活用品,高洁也还是第一次。
    那天的回访很成功,李志伟也当众表示一定听管教干部的话,认真改造自己的思想,一周之后还认真地给高洁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重新做人的决心。
    高姐:
    您好!您不会介意我这样称呼您吧?因为我如果叫您法官,觉得不太合适。叫您高阿姨,您也没那么老,还是叫您高姐比较合适,也觉得很亲切。
    我非常感动,您能在百忙之中来看我。您能来看我,让我感到您对我的关心,还有政府,也没有把我遗忘,谢谢您!谢谢你们,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您给我带来的书籍,真是太重要了,我每天都在看,过得非常充实。这些书,让我知道了,只有在知识和素质上提高,我自己才会有进步。每次看到书里的那些话,就像是您在和我说话一样。过去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也从来没有人这样帮助过我。……请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信很短,但“姐姐”这一看似平常的称呼竟一时让高洁感到无所适从。但法官与罪犯,这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意味着什么?法官对待所有的罪犯都是以法律为准绳,一视同仁,可是罪犯在自己的心中又会怎样看待审判过自己的法官呢?这些问题,也许很少会有人想过。
    此前为李志伟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在提讯和开庭时的思想教育,还是后来带着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去看守所回访,应该说都在一个法官的职责范围之内。即使自己花钱给李志伟购买衣物和生活用品,也只是考虑到李志伟的身世与家境,想尽快地帮她完成改造。前前后后,高洁都始终以一个法官身份出现在李志伟的面前。可是这次,李志伟真的给高洁出了一道难题。这一声看似普通的称呼,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法官职责的挑战——除了审判,你还能给我做些什么!
    反复揣摩,高洁越发觉得这一声姐姐,是一个自幼失去家庭温暖的失足青少年对爱的渴盼,是对亲情的渴盼。于是,她回信答应了李志伟,前提是,李志伟必须好好改造,并且从此再也不犯以前的错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