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天平(3)

2025-10-10 评论

    其实这个近乎套不套也无所谓。谷老是姚秉诚和樊大章共同的老领导。姚秉诚和樊大章虽然不是一个部委,但是这两个部当初都直接归谷老领导,并且他们俩都是当时最年轻的司长,都是梯队人物,经常有机会聆听谷老的教诲,如果不是赶上部委合并,机构精简,他们可能早就更上一层楼了。事实上,谷老现在虽然退居二线,但是对改革和经济发展还是十分关心的,对临港市的工作当然更加关注。毕竟,临港市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和前沿阵地。比如这次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姚秉诚就是事先征得谷老支持的。
    谷老特别叮嘱姚秉诚要挑选好一把手。谷老说:同样一件事情,交给得力的同志去做,就是好事情,改革就成功,否则就可能变成坏事情,改革就失败。
    这就是谷老,说话非常实在,实在到把改革成败跟用人是否得当联系起来了。其实,不光是谷老这么看,就姚秉诚自己来说,也是这么想的。改革的思路再好,如果具体执行人没有选好,那么还是搞不好,而搞不好之后,当事人马上就会找替罪羊,这个替罪羊就是“体制”。因为说是体制问题就谁也不得罪,就证明改革是必要的,至少大方向是对的,所以上上下下皆大欢喜。于是,当事人作为改革的开拓者,十有八九换个地方继续开拓,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
    姚秉诚选择樊大章来出任投资管理公司一把手,就是相信他能挑得起这个担子。
    实事求是地说,没能进入班子,樊大章多少有点失落,不过这种失落很快就被化解了,因为紧随其后从北京直接来的两位司局长成了他的部下,立刻就让他发觉到自己位置的重要,而且有一种自己实际上是被提拔重用的感觉。
    这两个人就是程思涌和王天容,都是原国家部委的正司局级领导,现在调到临港市,到樊大章的手下,由樊大章安排工作。
    发觉自己其实是被超值重用之后,樊大章干劲上来了。而且突然发觉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其实非常适合他做。投资管理公司虽然名称是“公司”,其实自己并不参与经营,而是管理下属那些国营大中型企业,这跟当初自己在部里担任企业司司长的工作和后来准备担任的“三峡省”经委主任的角色基本是一样的。
    樊大章豁然发觉,市委书记姚秉诚是非常有水平的,至少在选用干部方面很有水平。做一把手的,只要选用干部有水平,那么就等于全面有水平。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并体现改革精神,樊大章马上就把投资管理公司的职能进行了定位,定位在主要从事国有资本的产权管理和资本运作,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上。定位后,为了方便记忆和汇报宣传,根据以往在北京部里时的工作经验,参照自己以前分管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惯用做法,樊大章把投资管理公司主要职能概括为“投资、经营、管理、服务”八个字。
    樊大章的“八字方针”很快得到了姚秉诚的认同。当然,得到姚秉诚的认同就等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像这种花架子的事情,肯定是“班长”怎么说,大家怎么吆喝,谁也不可能为这种事情影响“班子团结”的大好局面,更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得罪“班长”。
    职能搞清楚之后,樊大章开始落实干部,重点是下属大中型企业一把手的选拔任用。樊大章认为,“八字方针”中,核心是“管理”,至于“投资”,在他上任之前,或者说是在投资管理公司正式设立之前,国家早就已经“投资”了,他能把这些已经“投资”的企业管理好就不错了,暂时还考虑不到新投资的问题。至于“经营”,前面已经说了,主要是靠下面被管理的企业去经营,而不是管理公司自己去经营。而最后的一条“服务”,则主要是为了好听,就像各级领导都谦虚地自称自己是“公仆”一样,理论上当然也能这么说,好比牧羊人当然也可以说自己是为羊群“服务”的,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羊还是要听牧羊人的。如此,剩下的就只有“管理”了,而管理不就是“管人”嘛。
    投资管理公司本身的班子暂时不需要樊大章操心,事实上他也没有办法操心,因为班子早定好了,包括他自己都是被别人“定”的。樊大章被“定”的职务是临港市投资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与他同时定的还有杨昆仑,总裁兼党委副书记,另配有副书记一人、副总裁若干和纪委书记一名,几乎没有给樊大章留下任何“管人”的空间。所以樊大章所谓的“管人”,其实只能是管下属企业的“人”,而不是管投资管理公司本身的“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