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天平(52)

2025-10-10 评论

    难道是我自己记错了?难道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回到家,王天容从衣橱柜上拖出水果箱,打开,移开由于时间过长而味道更浓的水果,发现那十万块钱还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告诉她:您没有记错,是我,我一直在这里,等待着您的处置。
    王天容仍然没有“处置”,照原样放好,仿佛这水果箱根本就没有被打开过,她也根本就不知道那里面除了水果之外,还躺着十万块钱。
    那段时间,每天上班,王天容首先是打听煤炭行情,然后查看能源集团各二级公司采购煤炭的质量和价格。查得很仔细。质量上不仅查了发热量,而且还查看了含硫量和燃烧后残留灰粉指标。价格上不仅查看了每吨单价,而且还查看是到港价还是离港价,并且连途耗指标都查了。最后发现,从侯峻峰那里进的煤炭跟从其他途径进的煤炭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价格上,均毫不逊色。
    也就是说,虽然侯峻峰给了她十万块钱,但是公家确实没有任何损失。
    难道真是侯峻峰“让利”?他让利了,那么其他供货商有没有“让利”?假如侯峻峰说的是真话,是“行规”,那么,其他供货商按照这个“行规”把利“让”给谁了?
    在以后的多少天里,王天容暗中调查了几个二级公司负责人的经济方面的情况,证明侯峻峰说得对,他们确实非常富,至少比她王天容富。而他们是自己的部下,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综合起来怎么也不会超过自己,他们凭什么富?
    王天容第一个反应是心理有点不平衡,并且马上就回想起蒲小元和侯峻峰的话:“他们凭什么比您富?能源集团是谁创立的?谁吃的苦最多?谁的功劳最大?给您我服气,给他们我心里不服气!”
    这些话,当时蒲小元和侯峻峰说的时候,王天容就觉得顺耳,但并没有往心里去,现在回想起来,就不是顺耳了,而是产生了共鸣,甚至是强烈的共鸣。于是,往心里去了。
    借着这种共鸣,王天容真想抓一抓,管一管,但是一想,既然这是“行规”,既然国家并没有什么损失,那么自己干吗要那么认真呢?再说,就是要管,自己并没有证据,怎么管?而且企业是国家的,国家有专门的司法机关和各级纪律检查机构,就是能源集团内部,上面也专门派有纪委书记,这种事情应当由纪委书记管,她配合。要不然,纪委书记不成吃干饭的了?领导是有分工的,自己作为集团一把手,如果放着那么多大事不做,而专门去抓部下的小辫子,不是越俎代庖吗?不是抓小放大吗?最后,王天容还是说服自己,暂时先不要管这件事。
    王天容虽然暂时没有抓这件事情,但是她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是集团内部谁更富裕的问题。她认为凡是富裕的,或者说凡是肥了的,肯定就是吃了回扣了。越肥,说明吃的回扣越多。王天容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她相信这是事实。她甚至在一个场合还跟樊大章谈到了这个问题,樊大章讲了一大堆大道理,最后的结论也是要她重证据。
    王天容觉得很奇怪,什么是证据?收入和财富明显不相符不是证据吗?还要什么证据?
    又经过一段时间,一切如常。王天容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于是,看在校友的情分上,又照顾侯峻峰几笔生意。照例,每次生意之后,侯峻峰还是送给王天容一箱水果。
    侯峻峰跟王天容是校友,而且都是临港市校友会的骨干,送一箱水果很正常,不但在别人看来正常,就是在王天容自己看起来也正常。水果接受得多了,王天容的心态也变得坦然,仿佛那真的仅仅是一箱水果,里面根本没有十万块钱。时间长了,不但坦然,而且形成了习惯,习惯到每次照顾完侯峻峰生意之后,她就自然地有一种期待,期待着侯峻峰给她送水果,就跟当初她期待着侯峻峰把那箱水果拿走一样。
    水果事件对王天容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最终由心理影响到了行为。
    在年终二级企业班子调整的时候,王天容把东部电力的总经理许嘉厚调整到了集团工会。因为许嘉厚最富,富到他女儿女婿在美国买了别墅,并且是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买的。王天容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许嘉厚吃了大量的回扣,但是王天容相信他肯定是吃了!王天容虽然不能代替纪委书记对他进行调查,但是她可以在她的职权范围之内对他的职位进行调整,而且是往上调整,让他没有话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