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商(15)

2025-10-10 评论

  林轩文皱皱眉头,没有说话。
  在以后的几天里,赵一维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盼望着妈妈能赶快寄钱来,粮食招待所的那个女职工已经被他问得不耐烦了,说:“放心,我们要你的汇款单没有用,必须拿你的身份证才能把钱取出来。”
  赵一维自然是解释他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身上没有钱实在受罪,连招待所的门都不敢出,天天躲在房间里吃方便面。
  赵一维确实是天天吃方便面,期间张劲松和林轩文出去吃饭的时候,还特意喊他两次,但是赵一维一方面说谢谢,不去,另一方面诅咒发誓,说他最喜欢吃方便面,不喜欢吃饭。
  这一天张劲松和林轩文又从外面回来,赵一维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立刻迎上来,热情地请他们出去吃饭。
  “你不是只喜欢吃方便面吗?”林轩文问。
  “我妈寄钱来了!”赵一维说。听起来好像是所答非所问,但张劲松和林轩文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赵一维真不小气,那天他请张劲松和林轩文吃的饭是张劲松他们来深圳这些天吃的最好的一顿饭,不仅菜饭够量,而且还要了酒,搞得林轩文非常不好意思。三人喝着酒,赵一维掏出一百块钱,还张劲松,张劲松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林轩文已经代表他表态了,说大家朋友一场,谁还没有一个难处,区区几十块钱,算了。
  “亲兄弟明算账,借的钱是一定要还的。”赵一维说。
  张劲松想了一想,接过来,然后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找出三十块钱还给赵一维,赵一维自然是不要。
  “那不行,”张劲松说,“既然是明算账,那么就要算清楚。”
  赵一维拗不过,只好收了。
  赵一维问张劲松他们这些天忙什么。张劲松说,想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赵一维又问,不是说去找工作的吗?张劲松停顿了一下,看看林轩文,然后对赵一维实话实说。
  “我们跟你不一样,”张劲松说,“我们没有文凭,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又不甘心像农民一样去打工,所以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生意做。”
  赵一维听了之后,想了一下,说:“能自己当老板当然好,但是最好能先打工。”
  “为什么?”林轩文问。
  张劲松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从眼神看也是这个意思,问赵一维为什么这么说。
  “人生地不熟,”赵一维说,“一边打工可以一边熟悉这里的环境和风俗习惯,这样风险小一些。”
  张劲松不说话,他在想,想着赵一维讲的或许有道理。
  “不过也不一定,”赵一维说,“如果确实有好生意,当然不要放弃机会。其实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基本上没有排外现象,边干边摸索也可以。”
  听赵一维这样说,张劲松的眉头舒展了一些,举起杯子,说:“借你吉言,干!”
  “干!”赵一维说。
  “干!”林轩文说。
  三个人搞得象桃园三结义。

  这几天赵一维躲在粮食招待所里面吃方便面的时候,张劲松和林轩文一直在湘妹子餐馆吃饭。当然,吃得比较简单,简单到一人一份快餐。
  湘妹子是一个非常小的餐馆,不正规,用的是临时性建筑,具体地说,就是在一个建设工地围墙上开了一个口子,把本来作为工棚的临时性建筑简单地改造了一下,就成了一个小饭店。这个建筑工地不知道什么原因停工了,而且从外表上看好像永远没有开工的样子,里面杂草丛生,开挖的那个大坑里面已经积了不少水,俨然成了一个鱼塘,时不时地还能看见一两个小朋友拧了鱼竿在周围晃荡。工程停工对发展商和施工单位无疑是坏事情,但是对于这个湘妹子餐馆说不定还是好事情,因为这样,它就可以继续开下去。
  张劲松和林轩文选择湘妹子餐馆吃饭,首先是因为它离粮食招待所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湘妹子”的名称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一看就是老乡开的。在家乡的时候,张劲松和林轩文都没有意识到湖南人是自己的老乡,但是,来深圳后,这种意识产生了,特别是这个小饭店的老板娘知道照顾自己的老乡,每次张劲松和林轩文来吃饭,老板娘多少都要给一点照顾,比如悄悄地免费端上一碟泡辣椒,或盛一碗汤给他们,虽然一小碟辣椒或一碗汤值不了几个钱,但让张劲松和林轩文亲切不少。时间一长,大家竟然相处得像朋友。
  这一天张劲松和林轩文回来得比较早,店里面还没有什么生意,于是,二位在吃饭的时候,老板娘主动凑上来聊天。问他们原来在老家是做什么的,现在住在哪里,来深圳有什么打算等等。张劲松和林轩文当然是如实相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