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短篇文学集(4)

2025-10-10 评论

  “后来,她生了一个闺女,叫小巧。等小巧过四岁生日,她跟他商量:‘我们再有些钱,就能盖房子了。我想去江南,高桥头吴妈她愿意带我去。你在家带小巧。’她就去了江南。
  两年后,她带回一笔钱来,在大杨庄盖起了一幢方圆十里地也找不出第二家的大房子。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过了一段日子,她又走了。房子盖到最后,钱不够了,跟人家借了债。
  她又想,那么大一幢房子,总该有些家什,不然显得空空荡荡的。她还想给小巧他们父女俩多添置一些衣服,不让他们走在人前被人看低了。再说,她也习惯了在外面漂流。
  “她就没有想到再隔一年回来时,小先生已喜欢上他的一个女学生了。那时候的学生岁数都很大。那姑娘长得很好看。
  而你银娇奶奶这时已显老了;一对眼睛,终年老被眼泪沤着,眼边都烂了,看人都看不太清爽。她很可怜地央求他。他说那姑娘已有孩子了。她没有吵没有闹,带着小巧又回到这儿。
  我对她说:‘那房子是你挣的钱盖的,你怎么反而留给他?你太老实,太傻!’她把小巧紧紧搂在怀里不说话。‘叫他出去!’好多人对她说。她摇摇头,说:‘我有小巧乖乖。’她把嘴埋在小巧的头发里,一边哭,一边用舌头把小巧的头发?到嘴里嚼着。
  打那以后,她再也没去过大杨庄……”
  秋秋走到门口去,用一对泪水朦胧的眼睛朝小河边上那间小茅屋望着……
  四
  秋秋往银娇奶奶的小屋跑得更勤了。她愿意与银娇奶奶一起在小河边上乘凉,愿意与银娇奶奶一起在屋檐下晒太阳,愿意听银娇奶奶絮絮叨叨地说话。有了秋秋,银娇奶奶就不太觉得寂寞了。要是秋秋几天不来,银娇奶奶就会拄着竹竿,站在路口,用手在额上支着,朝路上望。
  九月十三,是小巧的生日。一大早,银娇奶奶就坐到河边去了。她没有哭,只是呆呆地望着秋天的河水。
  秋秋来了,就乖乖地坐在银娇奶奶的身边,也呆呆地去望那河水。
  银娇奶奶像是对秋秋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我不该把她托给人家去了江南。她走的时候,才七岁。她准是想我了,跑到了河边上,用芦苇叶折了条小船。我知道,她想让小船带着她去找我呢。风把小船吹走了。这孩子傻,忘了水,连鞋也不脱,跟着小船往前走了。这河坎陡着呢!她一个悬空,滑倒了……”
  她仿佛亲眼看到了似的说着:“那天我走,她哭着不让。
  我哄她:‘妈妈给你买好东西。’小巧说:‘我要棒棒糖。’‘妈妈给你买棒棒糖。’
  小巧说:‘我要小喇叭,一吹呜的打响的。’‘妈妈给你买小喇叭。’我的小巧可乖了,不闹了,拉着我的手,一直走到村口。我说:‘小巧回家吧!’小巧摇摇头:‘你先走。’
  ‘小巧先走。’‘妈妈先走。’……我在外拚命挣钱,跌倒了还想抓把泥呢!到了晚上,我不想别的,就想我的小巧。
  我给她买了棒棒糖,一吹就呜的打响的小喇叭。我就往回走。
  一路上,我就想:秋天,送小巧上学。我天天送她去,天天接她回来,要让她像她爸那样,识很多字……这孩子,她多傻呀……”
  她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水,仿佛要从那片水里看出一个可爱的小巧来。
  快近中午时,银娇奶奶说:“我生下小巧,就这个时辰。”
  她让秋秋搀着,一直走到水边,然后在河坎上坐下,摸摸索索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包,放在掌上,颤颤抖抖地解开,露出一叠钱来。“小巧要钱用呢!”她把钱一张一张地放在水上。河上有小风,大大小小的钱排成一条长长的队,弯弯曲曲地朝下游漂去。
  秋秋用双手托着下巴,默默地看那些钱一张一张地漂走。
  有时,风有点偏,把钱刮向岸边来,被芦苇竿挡住了,她就会用树枝将它们推开,让它们继续漂去。
  离她们大约四、五十米远的地方,一个叫九宽的男孩和一个叫虾子的男孩把一条放鸭的小船横在河心,正趴在船帮上,等那钱一张一张漂过来。他们后来争执起来了。
  九宽说:“明年让你捞还不好吗?”
  虾子说:“不会明年让你捞吗?”
  争来争去,他们又回到了原先商定好的方式:九宽捞一张,虾子捞一张。
  秋秋终于发现了他们,便沿着河边跑去。她大声地说:
  “不准你们捞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