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瓢(88)

2025-10-10 评论

  杜元潮对上头说:“调邱子东走可以,条件是将我免了。没有他,我杜元潮可撑不起这副大梁!”样子很决绝。
  杜元潮走一处说一处,他绝对离不开邱子东,邱子东要真的离开油麻地,油麻地将天塌一角。他从不对任何一个人说邱子东半个“不”字,只说他的好话。
  有两回,调令都下来了,却被杜元潮连夜给悄然无声地顶了回去。
  邱子东只能窝在油麻地。
  有一阵,上头要调杜元潮,并要委以重任。邱子东着实暗暗地兴奋了一番:“我不走,你走。哈哈!”
  这消息不胫而走,那几天,邱子东明显地感觉到了整个油麻地的变化———油麻地的重心开始暗暗地倾斜,往他这儿倾斜。
  杜元潮却没有丝毫的动静,仿佛只有他一个人不知道这一消息一般。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在晨炊的淡烟还哩哩啦啦地往河上、往村子里飘散时,他已差不多走完油麻地的主要地方了。见了年长的,一样的谦和;见到孩童,一样的关爱。一路的问候,一路的指点,步履匆匆。
  油麻地很纳闷。
  一个月以后,又一个消息不胫而走:杜元潮不走了;杜元潮不走,是因为他不想走。
  杜元潮对上头的态度依然是干脆而直截了当的:我哪儿也不去;若要我离开油麻地,我就回教师队伍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我还挺怀念教师生活呢。
  他向油麻地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他一辈子就呆在油麻地;除了油麻地,他哪儿也不去!
  他是一棵树,这棵树决心用富有韧性*的长根,深深地密密地抓握住油麻地的大地,风吹不倒,雷轰不倒;老要老在油麻地,烂要烂在油麻地。
  油麻地一切如常。
  邱子东很失望,是那种麻雀飞到糠堆上、公鸭子见到母鹅的失望。
  邱子东心情一不好,就想要戴萍。如今要戴萍已不可能像当初那么肆无忌惮地要了。有时,光约定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就很费心机。要起来,感觉也不像当初那么电闪雷鸣、天塌地陷了。暴风骤雨,也不是当初的自然迸发,而有点儿刻意。一刻意,所有的感觉也都随之变了,常常是草草收场。收场之后,邱子东觉得这样的一种死水微澜式的做#¥#爱,更加的索然无味。而戴萍也越来越变得有点儿勉强,有点儿无奈,甚至有点儿无动于衷。
  这年暑假结束后,戴萍被调到与油麻地相距二十里地的另一所学校去了。
  每年暑假期间,都会有一次规模不小的教师调动。确定谁在何处时,是文教部门与各地方上的头儿一起商量。杜元潮在商量名单的一个十分短暂的休息时间,走到文教干事的面前,很平淡地说了一句话:“戴萍倒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会唱会跳,但,她正在和林文藻谈恋爱。两个人在一个学校,好不好?”最后的名单上,戴萍就不再属于油麻地了。
  邱子东觉得油麻地已无趣到了极致。
  木落草黄,长空寥廓,大雁南飞时,双翅整齐划一地滑过天空,偶尔发出之声,将油麻地的秋天衬托得越发的安宁。
  这天早晨,杜元潮抱着女儿琵琶悠闲地走在院门外的池塘边上,在微带凉意的秋风中,看秋收后的空旷田野,心中只有安适与肃静。
  今年风调雨顺,油麻地大丰收。
  杜元潮珍惜油麻地的每一颗麦粒,粒粒如金。
  秋日朝阳,淡而明。
  小姑娘琵琶乖巧地伏在杜元潮的肩上,出神地望着那轮在东边稀疏的林子里晃动的太阳。
  杜元潮意识到了女儿的目光,便与她一道去看那轮太阳。
  油麻地的人对太阳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油麻地一年四季常雨淋淋的,太阳并非天天能光顾这里的天空。太阳是金贵的。当淫*雨霏霏,天一连几十天阴*着,人觉得头发根要长出菌来时,忽一日,风来云去,一轮红日,高悬天幕,油麻地的男女老少就差双膝跪下泪眼地顶礼膜拜三呼万岁了。油麻地的夏天其实是极其炎热的,那太阳出来时,便犹如向大地泼火。但油麻地的人很少对太阳的毒辣有所怨言。他们宁愿被太阳烤得褪皮,也不希望它一去几十天不见踪影。事实上,油麻地的人,一辈子,有许多时光是在盼望太阳重现天空、光华通照大地中度过的。
  又是一连几天不见太阳了,琵琶看到它时,觉得很新鲜。
  这是一个长得白净、眼珠儿漆黑如夜的小姑娘。她喜欢专注地看一样东西,比如空中飞着的红蜻蜓,比如在风中摇摆着的一片白杨树叶,比如一只在池塘中游动着的鹅。喜欢怯生生地打量人,无声地,长长的睫毛不住地扑闪着打量人。如果是熟人向她张开双臂作要抱一抱她的样子,她会稍稍犹豫一会儿,便从杜元潮的怀里或是从艾绒的怀里,将她小小的身体向那人倾斜过来。如果是一个生人,也向她作出要抱一抱她的样子,她就会在看了看那生人之后,立即扭过头去,用双臂紧紧搂住杜元潮的脖子或是艾绒的脖子,并将脸贴在杜元潮的或艾绒的肩上。她会悄悄地将头再扭回来,继续看那生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