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的人物活动在历史发展的哪一个时期并不重要——我们甚至没有必要考察汤因比的学说在我们的人物命运中的意义——重要的是要确切知道这些人都从事了哪些活动,他们为什么要从事那样的活动。因为,就文学来说,我们最神圣的功能是要对人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也就是我在前面为什么要说“要知道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事情怎样影响了他们的命运人生”。因为我关心这个。我相信读者关心的也是这个,否则,一本《中国近代史》将会比本书有用得多。
一个叫罗汉章的人领导了同盟会在龙翔的革命活动。
罗汉章,字伯川,原籍河南洛阳,一八八一年生于靖州,早年去日本学军事,一九〇五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一九〇八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K省中部的河源县成立了同盟会K省分会,之后,历任K省陆军监督、新军标统,但是暗中却积极参加了反清活动。一九〇八年十月三日(农历一九〇八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为了激发同盟会K省分会同人的意志,罗汉章在龙翔秘密集会,誓言:“……某等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人,本众志成城之古训,建九世复仇之义师。”
在这些集会的人当中,就有崤阳县大地主陆子仪从日本归来的大公子陆省三——读者如果细心的话,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在前面提到过这两个人。
不久,起义军攻入龙翔,K省巡抚江美骐被杀,当日成立K省复汉军政府,罗汉章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这就是说,地处西北的K省也完成了那场著名的革命。
这件事在靖州引起的反响,类似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听到省城龙翔的某一派群众组织夺取了政权,除了对这件事本身的关注以外,人们更多的是想象此事对靖州政局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当时,洛北地区的情况是这样的:尽管偏僻,但是也受了外省尤其是龙翔早期革命运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宣传激进思想的小册子,靖州中学的一部分教员和学生很不安宁,但是,社会状况总的来说还较为稳定,人民的参与度并不高。
时任靖州知州的廖青山不仅仅通过自己的武装,更大程度上通过地方豪绅庞大的私人武装力量,稳定地控制着政治、经济、文化大权,两千多年延续下来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绞结在一起,形成为某种强力,维系着这个远远说不上公道的社会的运转。
靖州就像一个不安的人那样向远处探望,却不知道自己此刻应当做些什么——这也是著名的历史事件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发生作用之前常有的情景。
局势很快就明朗了。
为了收复各州、县,K省军政府分设了东、西、南、北四路招讨使,传檄各州各县,并派各学堂学生分赴各地,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光复地方。
革命如同燎原之火,向K省各地蔓延。
罗汉章任命的北路招讨使陆省三连日向北奔袭,掠州克县,所向披靡。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农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距离靖州城二百五十华里的洛州(革命圣地洛泉旧称)武信骑尉王涛在事先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起义,公开背叛了清廷和洛州知州汪文和,率军在洛州城内发作,占领了州府,混战之中,洛州知州汪文和以及崤阳县知县张含昌等数十名从从五品到从九品官员被诛杀。王涛通电K省军政府北路招讨使陆省三,报告说已经完成事变。
第二天,陆省三进驻洛州——这几乎等于是回到了他的家里。靖州的豪绅大户在陆子仪率领下,和全城的老百姓一道,箪食壶浆,出城欢迎革命军进入。
一场社会变动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产生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历史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期,这个时期必定比过去美好。岂知,在历史的发展细节上,有时候却完全相反,就在这个过程中的个人命运来说,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有的时候甚至是当事人绝对始料不及的。
本来,时局上的事情离商人井云飞很远,就像他离官府和土匪武装很远一样,虽然很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却总像在观赏一场棋局,不觉得与自己的得失利害有什么直接关系。
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井云飞的震骇。
陆省三进驻洛州以后,洛州的著名商人、井云飞最好的商业伙伴章国铨竟然被革命军杀害了!章国铨的商号、工场尽数被没收充公,他的家人虽然没有被屠戮,却已经被驱逐出洛州地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