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3)

2025-10-10 评论

  李准
  熊诚、金海涛、陈玉春同志所著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3)》,是与东汉末年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为基础而创作完成的,算是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之作。通读全部书稿,我以为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3)》,在原著与改编、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上是做得比较好的,主要表现在于:
  一是时代背景设定是东汉末年献帝时期,故事发生地点是庐江府,与原诗完全一致。
  二是原诗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且其基本定位、命运走向忠于原诗。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香草、刘兄、刘父、刘母、秦罗敷都是原诗中写到的,其基本走向大致与原诗相符。
  三是基本主题和价值导向与原诗一致:反封建、反强权、反见利忘义,讴歌美好爱情与婚姻自由。
  四是保持了原诗的悲剧定位和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性。
  五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以现代人文关怀和人性追求照亮全书,对当今人性自由发展、高尚道德追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现实启示意义。
  六是强化了人物性格对比和矛盾冲突,增写了许多生动情节,特别是增写了刘兰芝、焦仲卿、秦罗敷的情感三角关系,增写了赵子陵与香草的情爱描写(与刘、焦一对成对比),增写了高主簿、刘兰生的反动作情节,不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使整个叙事充满悬念和张力,好看而又感人。
  七是箜篌和琴运用得好。百鸟合鸣贯穿两头,妙。
  八是刘兰芝以血绣孔雀,具有积极的生命意味和象征作用。
  所以,作为一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长篇小说,我以为从总体上讲是成功的、流畅的、好看的、感人的。这部长篇小说,为把我国古代著名叙事诗改编为长篇小说,(或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做出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如果能够把刘兰芝的反抗性格(或者是叛逆的性格)表现得更加充分一些,把秦罗敷美丽动人产生的社会影响写得更具体一些,把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文知识表现得更充分一些,这部小说读起来就更具有吸引力。
  2007年6月6日
  (李准同志:著名文艺评论家、影视专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原中宣部艺术局局长、原中国文联副主席。)

  刘兰芝——女,18岁左右,心地善良,多才多艺,聪明活泼、靓丽,自小受到父母宠爱,不拘礼仪,追求爱情的自由。自嫁到焦家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幸事件的磨砺,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性格,又情不自禁地有所张扬个性的本质,其性格有所变化,但仍不失其知书达理,勤劳善良,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为救青楼女子柳如萍逃出火坑,不惜冒着名声受损的伤害;对小姑子香草崇尚爱情的追求,也是赞赏和鼓励。她看似柔弱,实是坚强,但最终在茫然绝望间走向生命的尽头,敷陈了一曲爱情的挽歌。
  焦仲卿——男,20岁左右,庐江府中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求上进、有大志,情专一,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征,讲孝道礼让,做事中规中矩,为人重情重义,与刘兰芝同样追求爱情美满的幸福生活。事业上,在情敌高主簿的无端挑剔、卑劣的陷害下,遭受到一次次打击,总是不遂人意;生活中与刘兰芝相敬相爱,夫唱妇和,但另一方面又受焦母控制,欲抗争,可面对寡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又不时地受到良心的谴责,一直陷在矛盾的旋涡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性格既坚强又懦弱,既上进又消沉,被迫一退再退,唯心遵母训,休爱妻,酿成爱情悲剧,最终殉情而亡。
  焦母——女,50岁左右,焦仲卿母亲,年轻时守寡,使其性格暴烈、扭曲,甚至愚昧。她含辛茹苦地养育一对儿女,一心期望儿子焦仲卿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光耀门第,因而在焦仲卿的婚姻上攀高枝、求富贵,当看到刘兰芝家道中落,又因焦仲卿事业不振,遂一古脑把家中的不幸都归罪于兰芝,视其为克星。尽管她有母性一刹那间的善良的展现,但本性上的尖刻,把兰芝和仲卿一步步推向命运的深渊。在女儿香草与私塾先生赵子陵的爱情上也同样如此,重富贵、看门第,甚而责怪是兰芝影响了他们。当兰芝和仲卿殉情后,她大有触动,应允了香草的爱情。
  高炳臣——男,30岁左右,庐江府中主簿,阴险、歹毒,为得到刘兰芝,不择手段,采取欺骗的方法以赢得兰芝婚姻的应允,但其用心败落之后,利用手中之权诬陷刁难焦仲卿,借表妹秦罗敷之手破坏刘兰芝的感情。后又逗香草上当,借军队冬服事件,造成刘家破产,焦家不安。他是刘兰芝、焦仲卿悲剧重要作甬者之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