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10)

2025-10-10 评论

    谢天谢地!

更要谢天谢地的是:年轻!
    谢天谢地,人年轻时候总有一段无知无畏的时光。无知无畏放在某些事情上,它是个缺点;放在另外某些事情上,它又是一个优点。我年轻时候就完全被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无畏主宰了。我那群先后分娩的孕妇朋友们,统统都是老人带孩子,至少月子里绝对是。因产妇要坐月子,这是我们的生活定律。老人又有育儿经验又有时间又是自己喜添一代新人,带孩子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兴高采烈义不容辞。社会就是这样的,民间就是这样的,代代相传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偏偏我运气不好,落在习俗之外了。我们的老人都是革命干部,都是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主义新派人物,根本就不睬社会习俗这一套。我已经在没有婚礼的结婚中领受过新派作风了,在无人疼无人惜的孕期继续领受,对于孩子出生以及坐月子什么的,我根本就没有抱过幻想。果然正是,老人们来看孩子,也很高兴,摸摸小脸蛋,微笑微笑微笑,然后,走了——我能怎么样?反正我从小就运气不好,认倒霉呗,不害怕呗。不就是带孩子吗?自己带呗!
    不过,我得承认,孩子给母亲带来的幸福感,并不能减少母亲带孩子的困难。面对孩子的满心喜悦并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顺利。冲天的勇气或者说赌气,并不能够派生出三头六臂。
    我得承认,出院后,推开空空荡荡冷锅冷灶的家门,把孩子放进她的小床,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一起涌来。我心里一下子都是恐慌,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新生儿是否需要枕头?解不解开襁褓?据说给婴儿打包时间短了,双腿不笔直,时间长了又容易捂烂臀部,那么到底打多久的包?孩子在婴儿室每天都洗澡,回家了洗不洗?简陋清贫的小家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热水淋浴,怎么给孩子洗澡?医生吩咐回家后两小时喂一次奶,在医院是喂好了可以交给护士,在家里刚刚喂完她就溢奶了。等她溢完了擦洗干净了再喂奶,喂完了竖抱在怀里,在后背左拍右拍,往往要拍20分钟,小家伙终于打出嗝来。据说打了嗝就不会再吐奶了。仅一次喂奶就要花两个小时。难道一天到晚永不间歇地只做喂奶一件事?我自己连吃饭时间都没有?我不好好吃饭,奶水没有了怎么办?怎么给孩子掏鼻子?那么一丁点儿小鼻孔,棉签都伸不进去,但她鼻腔塞了,呼哧呼哧的,看着就心疼,怎么办?脐带刚刚结痂却又有红肿迹象,怎么办?
    我只有月子里的30天产假,除了独自带孩子——孩子的父亲照常上班,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回家还要吃晚饭,我还得为他买菜做饭。孩子父亲会在夜里帮我给孩子把把尿——听听:他是帮你,而你是必须。我得承认,我一边带孩子一边掉眼泪,无数次,无数次。有一天深更半夜,孩子毫无预兆地呕吐起来,吐完奶水吐黄水,怎么办啊怎么办?!吓得我六神无主号啕大哭,跪在凌乱不堪的床上,怀抱着孩子这么拍那么摇,可孩子就是呕吐不止,床上身上到处都是湿的,孩子也哭了,丈夫急得团团转。年轻人的局限啊年轻人的傻啊,连想都想不到去打个120急救电话,那时候也根本就没有电话,外面大街小巷都黑乎乎的,省直机关门诊是下午5时就下班关门了。家里老人倒是居住在附近,可是谁敢半夜去吵醒他们。怎么办啊上帝啊!
    在这绝望的紧急关头,我蓦然想起一本书!美国本杰明·斯波克博士写的一本书——《婴幼儿养育大全》!我赶紧把书拿出来。谢天谢地,正有“新生儿呕吐”这一章!斯波克博士仿佛深知我心的老人,第一句话就说:“如果你的新生儿突然呕吐,请你别着急,一般是不大要紧的。”就这一句话,安稳了我的心。接着书中说清楚了为什么不要紧的道理,分析了呕吐的原因,指导了几种应急的具体处理方法。我们按照书上说的一一去做,孩子停止了呕吐,很快安然入睡。冲着这本书,我不禁流下感激的热泪。
    这一夜,我只打个瞌睡,一个激灵就醒了,再也睡不着。另一个我,作为作家的我,苏醒过来。我受到极大震撼,脑子异常清醒:好书是多么重要啊!好的文字是多么重要啊!为什么我是学医的,我有小儿科医疗课本,我也买了《家庭日用大全》和《婴儿喂养手册》,可是事到临头,我的所学毫无用处!我们这些书本,都是老生常谈,大而化之,满纸概念和教条,理论与实际空对空,并且这一类书皆是抄来抄去,皆是大口大气的权威和医霸语气,皆是没有丝毫个性与人性关怀。我想:医学如此,文学岂不是也如此吗?!原来中国文字与书写的“假大空”意识与习惯,是多么普遍和根深蒂固啊!联想到自己的写作,联想到自己正在努力挣扎的“新写实”,联想到我的写作在这种普遍而强大的社会文化意识下,将来有可能遭遇的误读、否定、冷落甚至抛弃,再又转头想到孩子的抚养,以及孩子的教育,我怎样做才能够让我孩子健康又快乐,顺利又出息?总之,满脑子思绪乱飞,久久不能够平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