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是中学生了,我要好好地学点东西。老师安排座位时,我提出来,我要做到前排去。老师笑着摇摇头说:“你那么高,要挡后面同学视线的,你的座位在最后一排。”
于是,我就一直坐在教室里最后一排的座位,然而,我是多么渴望能坐到前排去啊。
前几天,小学同学聚会,王老师也到场,我想起往事,说:“王老师,我坐在前排好吗?”已年近花甲的王老师显然已忘了以前的事,他温厚地笑笑说:“随便坐好了。”
“随便做好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整整迟到了十几年!
我也笑笑,终于没坐到前排去,仍然找到了一个远离老师的最后一排座位坐下。以前不能做到前排去,现在也没必要在坐那个位置了。也许,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早已学会如何保护那颗曾经幼稚而年轻的心。
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外国人称他是“有字的天书”(称八卦是无字的天书),有敬畏的意思,国人也敬畏他,都想读懂他,都有想掌握他,以为已用。
既然是天书,那他自然来自天人所创,我们普通凡人岂能参透?
说易经是天人所创,一点都不夸张,外国人说自己的历史多么悠久,其实最长的也就上千年,象美国也就几百年,中国人谦虚,说有五千年历史,其实,这部易经就告诉你,中国的历史,伏羲氏画八卦的时候就应该在一万年以上。但是这不是中国历史的极限,伏羲氏所画的八卦并非是他自己独创,从巫山人到伏羲氏还有二百万年,这些智慧应该来自那些老祖先们,不断创造,不断总结,口传心授一直流传下来,一直到了伏羲氏,他才创造了符号,才能记录,才有了八卦。
这样一部书,谓为天书,实至名归。
这样厚重的历史在里面,我们随便拿起来就想如读唐诗一样读懂他,那才成了笑话了呢。
中国到处都有易经学会,在研究他。其中有高人吗?有,但是我知道,市面上著书立说讲易经的,多半是伪高人,看了几本前人解易讲易的书,抄了人家的话凑到一起骗钱的。
初学易者最易上当,因为他不知道易经说些什么,他认为那些讲解易经的书里说的肯定有道理,就买了来认真的研读,读来读去,却是一头雾水,但是他不会说是写书者骗人,只说自己智慧不行,参悟不透。
所以,书店里有关易经的书,不用看,他比易经还易经,你根本就看不懂。
那么易经到底有多深奥?
的确很深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都在里面,学天文的用天文角度去研究他也通,学地理的用地理眼光去探索他也通,学佛道的里面有佛道,学哲学的里面有哲学……等等,包罗万象。这就是易经所讲的“太极”。
太极是什么,就是一。万事万物,都从一始,也归一去。
所以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生万事万物。
易经其实就是讲这个一的。
可惜本来简单的东西,被世代高人们故弄玄虚的给神话了,不讲这个一字,只把卦辞爻辞翻来覆去的解释注解,让人看的颠三倒四,五迷三道,看一辈子还不知所云。
所以,易经要么不学,要学就要找个好老师,千头万绪看似繁琐,其实轻轻一拨,便云开雾散了。
因为,易经的真经不在书里,这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书上记的都是无关紧要的,秘诀心法不会也不能写到书上去。
宋代的邵康节是易经大师,他掐指一算,上知八百年,下知五百载绝不是虚的,但是他是怎么卜卦,怎么推算,这种心法直到死都没说出来,想一想,我们要想真正学通易经是何其难。
台湾的南怀谨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也很精通,他说会卜卦但从不占卜,所谓“善易不占”。
但他到处讲学,传授易经心法,听他课的人,除非很不智慧的人,都能领会到易经的妙处,多少年走不出易经迷宫的人也能如醍醐灌顶。
我看了根据他的演讲整理出的一本书,很得教益,深受启发,不过,卜卦的方法给你说了,断卦的方法也给你说了,就是没有易经里那个秘不示人的真经,不知是他也没遇到高人指点,自己也不懂呢,还是他知道了也不愿说。
不说就不说吧,都迷着,易经才有魅力。
以前看《易经》这本书,真是一种煎熬,因为看不懂。
去年从书店淘来一本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品评《易经》的书,因为事情较多,一直没时间看,这两天患重感冒,躺在床上不想动,就翻出来看,读后,顿时茅塞大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程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