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只手指(59)

2025-10-10 评论

    用“意识流”手法,捕捉昆曲旋律
    写《游园惊梦》的过程相当曲折,写了好几遍都很不满意,表达不出来,离昆曲的意境相差太远,要把音乐用文字来表达是最困难的。我想,在中国文学里最成功的例子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他用文字表达音乐到了极致。怎么用文字来表现音乐、音乐的节奏,我花了很大的工夫,一个一个的尝试。后来,我想既然是回忆,便是用回忆的形式。尤其牵涉到心理的活动,特别是心理分析方面,用意识流手法写,跟音乐的旋律比较合适一点。这样,我写到差不多第五遍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比较发挥了出来。
    这是我写作比较辛苦的一篇东西。写完之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把它改成戏剧;我想小说和戏剧完全是两回事。
    一九七九年我到香港,香港政府办中文文学周,请我去演讲的时候,他们同时就把《游园惊梦》改成了戏剧,由香港大学的海豹剧团演出。他们没演出之前,我没想到改编《游园惊梦》,因为我想小说和戏剧完全是两回事,而且这篇小说着重于回忆、富有音乐性,改成戏剧我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后来我看了香港的演出,还相当满意,虽然他们的规模很小,只有五十分钟的表演,完全按照小说形式。但是这启发了我一点灵感,如果把它扩大,用昆曲配音,昆曲的音乐也融入剧里头,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回来后,我和台湾文化界的朋友商量,大家都鼓励我尝试一下。“新象”的主持人许博允先生、樊曼侬女士两位很兴奋,就开始筹划。
    卢燕、归亚蕾、胡锦,星光鼎足而立
    开始计划时只是演出一出话剧,没有想到后来遭遇到很大的困难,必须花很多时间去克服它。我们从两年前开始筹备,幸运的,很多文化界的朋友都热心的支持,许多团体和私人,甚至有不愿具名的长辈,大力支持,解决了经费过于庞大的困境。另外很重要的,几位理想的演员、导演、设计家,我们都找到了。尤其,这次我们花了很大的工夫,把演员敲定了,有很重要的三位女主角:卢燕女士、归亚蕾女士和胡锦女士,她们鼎足而三,都参加我们演出。
    同时,这次我很感动的一点,因为演出预算很大,根本付不起演员、工作人员的费用,所以全部人员:演员、导演、设计……全都是义务参加,他们的兴致也很高。除此以外,话剧界前辈曹健先生、钱璐女士也参加了。我们的男主角是华视的演员金超群先生,曾演出《春望》。我们现在角色都敲定了,而且演员阵容确实相当坚强,因为这几位都有舞台剧的经验,这月二十八号我们正式开始排演。舞台设计请聂光炎先生,他运用相当新的手法和舞台光区的利用、各种道具的利用,因为我们剧里有虚景、实景;梦境的部份和现实的部分变换很多,我们要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也用幻灯,也用一段电影,制造回忆的气氛。
    开始我们计划比较小,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相当庞大,整个teamwork非常大。大约八月八日正式上演,至少演出七天。
    只是写美人的迟暮与苦痛
    筹备时期,遭遇的很多困难之一,就是很多的人对我们的剧本看法不同,他们有些人对内容有很多意见,我们没想到的,他们解释了出来。据我自己看我的小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人迟暮的故事。可是别人看法不尽如此,他们看得很细微,所以我们的剧本审查快一个半月才下来,而且好像大家都很认真。这其中很多人帮我们的忙,清华大学沈君山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他还替我对这戏剧做了一个报告,沈先生对戏剧也可能很有研究,他的解释我完全能接受。经过各方面的协助,最大的难关全部通过了。将来的工作完全是在制作方面,我们大家兢兢业业,希望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热心。我们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尽量去做,希望能够成功。盼望大家暑假时候来看我们的戏。
    除了我简略报告《游园惊梦》戏剧以外,我希望跟清华大学同学有一次交谈,各位有任何问题,关于这个戏剧,或是小说,或是我能回答的其他问题,我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交谈一下。
    舞台演出,首重气氛表现
    问:《游园惊梦》是文学创作,当搬上舞台之后,有没有改过剧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