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时代(5)

2025-10-10 评论

  《琉璃时代(5)》的小说视角像一把刀,帮我们剖开社会种种。有一个发现让我们很温暖:不管是早期还是现在做科技和实业的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是做"琉璃"的。他们的汗水和热血总是推动着秩序、良知和慈善。更难想象,这部小说是个女孩子写的。如果本书在二十年前发表,作者极有可能被选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主席。十九年前出版的王安忆《长恨歌》,有评论说是深刻生动地反映了上海的旧日繁华和风情,为此作品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长恨歌》让我第一次领略了汉语女性作家的完美与精致。但通过弄堂里的一个哀怨女人的视角来看上海,总觉着作品没有进入上海那颗在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跳动的心脏。完美和精致,成了一件中年妇女自恋和怀旧的披风。十九年后,《琉璃时代(5)》也写到了女人的完美与精致,杏礼、凤仪、美莲、康凯蒂,她们分别代表着上海几个阶层的精致的女人。但她们的精致有根有据,其细节的精准和格调的点睛,都有了触手可摸的灵魂。民国史专家周利成说:"《琉璃时代(5)》对民国的还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无论是服装、饮食还是风俗,都有据可依,有史可证。"当然,完美和精致不是艺术的全部,甚至不是叙事艺术的重要部分。重要的是你的故事、你的人物、你的写作对世界的态度:小说总要给读者留下一点东西。否则,不构成审美关系。《琉璃时代(5)》的女人们不仅有精致的外在,其内在的精神追求也裹挟在时代的洪流当中:或当高级白领,或投奔革命,或流落他乡,或远渡重洋。像《长恨歌》中王雪瑶白得一箱金条便衣食无忧的情节,一般在《琉璃时代(5)》中,是很难实现的。《琉璃时代(5)》的人物都在实实在在地活着,书中的女人不管什么身份,都是需要付出劳动的。资本家大小姐凤仪,辛辛苦苦地把爱分成三份:父亲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妈妈。同时,又勤勤恳恳地照看一份工厂高管的工作。不时,忙里偷闲,到自己的画室,将留恋和怀念涂在画布上。实实在在又精致完美的女人凤仪,实践着小说的主题:爱她就让她成长。
  "爱她就让她成长",这一非常文艺的主题,使得全书充满了阳光,也使得读者得到温暖。女人最终的完美和精致,需要独立和自由。女人如此,何况男人,何况企业,何况民族大业。
  那么,写在今天的《琉璃时代(5)》会怎么样呢?
  没有左联领袖。没有作协主席。甚至没有茅盾奖眷顾。她就像炎炎烈日下突然飘来的一朵云,虽说为读者遮了凉,却也经常被忽略。但这一切对作家来说都无所谓。因为,"爱她就让她成长。"

  最有希望成为张爱玲式的伟大作家——
  我看崔曼莉的《琉璃时代(5)》
  作者:何建明(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
  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崔曼莉引起我的注意,是职场小说这个类型在2008年的兴起,及《浮沉》的脱颖而出。然后,是崔曼莉另一部作品《琉璃时代(5)》与作家出版社的合作,才使我对她的作品开始了解。
  说实话,对于职场小说这样一个类型,我没关注过,没有发言权。我想说的是我在看了她的《琉璃时代(5)》后,惊讶于一个这么年轻的女作家,大火了一部职场小说后,并没有依照人们所期望和猜测的那样,趁热打铁推出系列。而是沉下心来,第四次修改她几易其稿的一部以民国为背景,关于民国大上海的一个故事。
  崔曼莉给了我几个欣喜:其一:一个年轻的作家,关注民国那段历史,以家族故事和她了解搜集的大量资料做背景写一个这么宏大的命题。据了解,崔曼莉在写这部小说时,在历史背景,生活画卷方面是那样地尽可能还原着民国,期望给读者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的民国,展现那个华丽的,易碎的,中西交汇交融碰撞的大时代。
  其二:大多数的女作家都是以写个人情感起家,很少有关注社会和商业、民生的作品,而崔曼莉一出手即不凡,不但第一部畅销书写了职场商战,并且第二部就能够拿出在更大历史背景和更复杂的环境里,中国本土企业和当时的外国列强资本及当时的海归想振兴中国的努力,他们之间复杂的多变的斗争。最吸引我的是她描绘和探讨了民国的商业模式,与今天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和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三:这部小说以一个女性成长为主线,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爱情新理念"爱她就让她成长"。很多女作家往往都是把获得爱情,对爱情的困惑作为主题来写作的,这个出生于70年代的女作家给我了一个意外:她关注的根本不是什么获得爱情之类的问题了,她关注的是个人成长,一个女性的自省能力和个人提升的问题。这几个方面,单单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的,她却在一部非常好看的故事里给了这样三个惊喜。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崔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