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琉璃世界》作者将历史眼光投放到了民国时代,在《琉璃世界》的自序中她写道:"之所以称为'琉璃时代(4)',是因为琉璃既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同时它的制作非常困难,不容易成型,而成型后又容易破碎,成品的颜色又十分迷离灿烂。这种带有坚持与理想主义的制作,与成型后的易碎,还有丰富而交织的色彩,与民国也有某种相似之处吧。"用琉璃来象征民国时代,反映了作者书写一个时代风貌的雄心。
《琉璃时代(4)》描写了民国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三五年这二十五年间的故事。主人公凤仪从少女一步步成长为企业家,伴随着养父邵元任、丈夫袁子欣、好友方液仙这三种民国企业家不同人生命运的变化起伏,再加上数位男女配角的爱情命运变化,构成了全书发展的框架。作者的用意很明显,通过对这有限的数人的描写,把民国商界的波澜起伏一一道来,而在这种时代现实的商业发展大潮中,又重点探索女性的成长命运问题。不得不承认,主人公凤仪是作者钟爱的人物形象,也是作者寄托理想的一个形象。读罢全书可以认为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商业社会女性成长命运的书,只是作者把背景设置到了民国。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尤其是民国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三五和今天的中国资本主义商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景何其相像,也是海归派,也是一样的官商勾结,也是中国式的人情关系遍地开花,新旧时代的对比,相信有心的读者定会有不断心领神会的微笑。
全书气氛的营造是成功的,古色古香的语言,对衣装和家具摆设等的描摹都有传神的感觉,让人想起张爱玲《金锁记》,证明作者四年间下的功夫是真实的。而一些江湖式场面的描写也让人怀疑非女性所能为,每每让人想起电视剧《上海滩》。不得不承认,崔曼莉用语言创造出了一个民国时代,这反映了她历史感的强大。
作为一个独立的现代知识女性,来反思那个时代女性成长故事(要知道这可是因为作者的外婆去世才触发她的创作动机的),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童话幻想的色彩,因为现实的残酷我相信要比书中所写更厉害,但童话也没有啥不好,反而是一些明净的亮色,给人生带来许多希望,琉璃易碎,但也很美,只要好好的呵护,也可以让美丽长久的保存下去,天下本来没有不散的宴席。
从作者本人文学世界的构建来说,这还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看她的自述,可以知道她经营自己"写作游戏"的雄心壮志:"因为我相信,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东西方文化激烈的碰撞、传统与现代复杂的交溶(融),它的大时代中的家国命运,给了当时的人们极大的考验。而我所说的民国,理解的民国,都充满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不放弃的人生理想。《琉璃时代(4)》无论是对民国商业的探讨,还是对爱情婚姻的理解,相信都能给读者更多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更多的不一样的民国。"这个气度对女性作家来说是少见的,尤其是对中国当代女性作家来说,不过我认为,无论从人性的开掘和文学世界的整体建构来说,也许万里长征还只是走出前面的几步。
作家社的社长说崔曼莉是位最有希望成长为张爱玲式伟大作家的作者,我们看到了希望,也同时希望我们能有见证这一天到来时刻的机会。一部意蕴丰富的小说不是短短一篇书评能说尽的,最好的结果还是读者亲自去阅读,去咀嚼,去体会,去和作者同时进行一场美丽而愉快的精神之旅。
爱她就让她成长——
读崔曼莉的《琉璃时代(4)》
安波舜
读崔曼莉的《琉璃时代(4)》有种世界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宏大气势。清末民初从滩涂上崛起的上海,黑白资本、官匪沆瀣、劳工把头、帮会堂口、技术垄断、外资民企,种种的力量纠结在一起,在欲望和理想的大道上迅跑。秩序在绞杀中建立,法律在血泊里成长,利润在压榨下诞生。同一片沃土,却开出人性不同之花朵:恶如李威,却维护着地方的秩序,是抗敌的英雄;艳如杏礼,挥金如土却向侠客义士敞开裙裾;挺挺如松像民营资本家邵元任,玩的是中国的太极,黑白通吃,燃烧的却是走向共和的理想主义之火;邵家的大小姐风仪芳香四溢,却是在险恶环境里独立地成长……
很难想象,这部小说是个女孩子家写的。如果本书在四十年代发表,作者很可能被选为左联(左翼作家联合会)的头儿。那个时代的《子夜》,让我们认识了上海。第一次知道了世上还有叫"股票"的东西,还有个玩钱的游戏叫"卖空"。但茅盾笔下的有钱的人物都不可爱。阶级仇、民族恨,使得作家忽略了文学的观察,满腔的热情都集中到如何反映垄断和外来资本的狰狞面孔,以及有钱人的堕落和腐朽。这使得整部作品的同情和批判都显得多多少少的虚伪和苍白。当然,这使历史的局限。这种比较,类似给我一支枪让我回到秦朝,我会征服世界。但我想说的是,《琉璃时代(4)》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上海"。能看到真正的"上海",必须给读者一个视角和窗口。这个视角和窗口能够俯瞰那个时代,透视那个时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轨迹。崔曼莉提供的视角和窗口,是三个不同的企业模式在上海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本土新兴企业家邵元任和海归企业家袁子欣,以及要共同面对的外资日本企业。说到底,企业是上海的滩涂和荒地崛起的动力,写了企业等于写了资本。在资本这个纲目下展开的各种文明和冲突,按马克思的话讲,最能反映人和社会的本质。于是,我们在崔曼莉的小说中就看到,革命和人性都鲜活而丰满,呼唤和理想都现实而尖锐。资本这头没有管制的怪兽,东突西撞,把富人推向了政府和帮会,工人靠上了穷帮穷的共产党,夹在中间的上海市民做起了买办和白领的梦。在崔曼莉的小说里,我们总算弄明白了上海近代的发展史。这大概就是黄永恒(SAS大中华区总裁)和刘为(南天电子副总裁)的感叹:这本书"在时下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仍然值得思考","对于当下社会仍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崔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