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这样惯使她。”克明瞪了张氏一眼,便板着面孔抱怨道。“将来出了什么事情你能够负责吗?我可没有脸去跟陈克家办交涉。”“三老爷,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近情理。”张氏气红了脸抢白道。“这种话亏你当着女儿面前说得出口。我负得起责任。二女出了什么事情,你问我好了。”“你负得起责任?我知道你巴不得我把陈家的亲事退掉,你好把二女嫁给剑云。”“我看你真发疯了。你当着二女的面说这种话。”张氏站起来指着克明说。淑英忽然“哇”的一声哭着跑出房去。张氏看见淑英走开了,也不再跟克明争辩,便气愤地说:“我不再跟你说,让你一个人去发脾气。”她气冲冲地走出了房门。
淑英忍住眼泪,急急地回到自己的房里。翠环正站在书桌前面,埋着头在为她印一盒檀香,听见淑英的脚步声便惊喜地唤了一声:“二小姐。”淑英也不答应,一直走到床前,倒下去低声哭起来。
“二小姐,什么事情?你好好地怎么又哭了?”翠环抬起头一看,大吃一惊,连忙跑到床前,俯下身子问道。
“爹不要我读英文,还说那些无聊的话,”淑英抽泣地答道。
“老爷也太没有道理。对女儿总是这样狠,还亏他是个读书明理的人。”翠环气愤不平地说。
“他哪儿懂得我的心理?他哪儿会顾到我的幸福?”淑英痛苦地说。这时她的母亲张氏走进房里来了。
“二女,你不要伤心,你爹过一会儿就会平气的,”张氏坐在一把椅子上和蔼地劝道。
淑英并不答话,却只顾低声哭着。
“二女,我看你就依你爹的话罢,你读好英文也没有多大的用常你将来到陈家去做媳妇不会用到的。我仔细一想,你爹的话也有点道理。你与其读英文,还不如学做几样菜,将来容易讨你公婆同你姑少爷喜欢,”张氏温和地、说教似地继续说。
“我偏不依爹的话。我偏要读英文。我是不会讨人喜欢的。”淑英再也不能忍耐了,就把身子一扭,爆发似地顶撞道。
张氏意外地碰了一个钉子,也并不生气。她惊疑地望着淑英,半晌说不出话来。她觉得淑英渐渐地变了。
的确淑英渐渐地变了。她这一次并不曾听从她父亲的话。
她依旧跟着剑云读英文,依旧跟着琴和觉民学习各科知识。克明那天晚上发过脾气以后,也就不再对淑英谈起读书的事。他并不关心淑英的生活。他只要看见淑英早晚来定省,他从外面回家时她来问安,饭桌上她又没有缺席,他便满意了。张氏本无确定的主张。她看见克明不说话,便也不干涉淑英。她让这个少女照自己的意思做去。她有时还在克明的面前替淑英掩饰。
淑英此后居然过了一些安静的日子。她的生活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和平的。并没有人来打扰她。这好像一泓秋水,有时被晓风一吹,水面浮起一串涟漪,动荡了一会儿仍旧恢复平静的状态。她自然有过小的烦忧,也有过小的欢乐。然而凌驾这一切的却是一个大的希望。这是觉慧、琴、觉民、剑云几个人安放在她面前的。她以那个希望为目标,向着它一步一步地走去。她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达到那个希望。然而她相信那几个人,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海市蜃楼来哄骗她。所以她也能够暂时放心地过日子。在这种平静的生活里她开始觉得时光过得很快了。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
秋天的日子是最好过的。高家的人每天总有半数闲着无事,而且客人来往也比较前些时候多。白天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有时一桌,有时两桌,王氏和沈氏一定在场,周氏和张氏也常常参加。克明却不常加入。最近他的事务所接的案件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太少,而且常常需要他出庭辩护。他仍然不常在家,有时在家他便坐在房里翻阅古书。克安隔一天到克明的事务所去一趟,有时也拟一两份上诉的状子,或者接待客人。其余的时间里他不是去看戏,就是同兄弟克定在一起玩,或者在家里骂骂自己的儿子,偶尔也替亲戚们写一两副对联或者一两堂屏。克定还有他的小公馆。他轮流在两处住宿,也常常把克安请到小公馆去喝酒、打牌、抽鸦片烟。要是他在家里,吃过早饭,他就会发起打牌。上一辈的人忙着在牌桌上混日子。子侄辈的人便有了更多的自由。除了小孩打架外,这个家庭里别的纠纷却渐渐地减少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