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26)

2025-10-10 评论

    明知这纵身一跃,就是人生的终结,可依旧那么锲而不舍地奔赴,毅然舍弃世间瑰丽的繁华,去换取梦断尘埃的宿命。不要问这是迷途还是归途,任何的诠释在云海世界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铅华洗尽会懂得,有一种万象叫苍茫,有一种佛法叫无边。
    【佛光】
    静候佛光,有如静候人生一段最粲然的奇迹,无须约定,终会相逢。在峨眉之颠,金顶峰上,阳光与云雾交集时,经常会出现七色瑰丽的佛光。佛经上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绽放出来的光芒,宛若一朵金莲,圣洁无私地普照乾坤万里。
    为此,有如云香客穿越万水千山,携着不息的信仰徒步登山,只为濡染那无边的佛光幻彩。登临金顶,透过斑驳的阳光和迷离的烟雾,看到七色佛光,璀璨斑斓,又虚明如镜。那妙不可言的光影投射在自己的身上,举手投足,影皆随形。更神奇的是,纵然有万千之人同时观望,观者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不见旁人。是大自然赋予的性灵,才会有这样秀色天然,江山无限的旖旎画卷,让游人沉浸在自己的影子里,陶醉不已。
    那佛光遥挂在峨眉金顶,轻似烟萝,梦似南柯,给迷惘的人指引光明,给落寞的人带去温暖。这是慈善之光,是救世之光,也是吉祥之光,它笑傲沧海,度尽众生,它历经百代,造化桑田。都说,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其实佛者仁厚,它给万物生灵以光、以暖,缘深缘浅,亦为个人的悟性。
    红尘在此岸,佛界在彼岸,此岸与彼岸之间,隔着的是一道岁月如烟。它们对望,相惜,却永远无法叠合在一起。而距离成就了千古美丽,让无数的世人奔赴峨眉,只为这莲台的慈悲。来来去去,形同佛光幻景,无须期待相遇,也不必惧怕别离。回首苍茫的山颠,那金顶的一盏熠熠佛光,还在为谁照耀一段似水流年?
    【圣灯】
    寻觅圣灯,好似在暗夜里找寻一点流萤,若隐若现,飘渺难捉。圣灯与佛光,仿佛是黑夜与白日的交替,它们带着佛的神圣与洁净,让红尘过客为之追寻,却又不曾将谁辜负。在月黑风高之夜,金顶的舍身崖下,忽见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游离在幽暗静谧的山谷,闪烁不定。这就是圣灯,它游离峭崖,窈窕弄影,这点点莹亮,给人绝境逢生之感。它不似明月星辰,遥挂在寥廓天空,无论你寄身何地,都可以仰望。圣灯之奇妙,如绝代佳人,飘忽在幽谷,唯有在名山险峰,才能觅寻仙踪,一睹佳颜。
    峨眉金顶,被称为是观赏圣灯之最,那点点焰影,似流光飞渡,古往今来,摄住了无数观者明明灭灭的灵魂。是圣灯的光环,照耀了四野的幽暗,让来者豁然,去者明净;让聚者淡定,散者从容。有些人游走在白天的风景,有些人醉心于夜色的梦境,无论是清朗还是深邃,都有沉迷的理由。当探索者的步履匆匆远去,那闪烁流萤的圣灯,守候的又将是谁的黎明?
    第二景万年寺
    撩开烟云雾霭的幻境,是一段白水秋风的明净与高远。万年寺就是临着这秋云高天,白水池畔过尽千年,无关因果,无关宿命。穿过潺潺涧溪低吟的昨天,循着片片枫红浸染的往事,站在古寺厚重的门前,看一场晋时的烟火,听一曲宋朝的梵唱,寻一阕明代的背影。
    步入无梁砖殿,观望这无梁无柱的神奇建筑,墙壁上的清凉装饰,映衬了佛殿的静穆与庄严。无须找寻,普贤菩萨坐骑在白象上的端然姿态会与你相望,他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韵生动。其座下的六牙白象气势雄浑,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立于莲台之上,已成了普贤菩萨的象征。他们守护万年寺的楼阁殿宇,守护峨眉的青山绿水,也许他们容易被人忘记,可同样也容易被人记起。
    白云轻飞,秋水无尘,这儿曾有唐代僧人为诗仙李白临水抚琴,李白亦著有诗《听蜀僧浚弹琴》,诗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据说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小精灵弹琴蛙,游人来时,它们时常会发出悦耳的鸣叫,恍若泠泠琴声,妙不可言。檐角上的铜铃摇荡着时光流逝的清音,总有人在锈迹斑驳的铜炉前回忆昔日的繁盛。此时不闻琴声,似听蛙鸣,那一曲流水秋云的韵律是否响在了别处,抑或是只有风雅之人才能听闻当年的妙曲佳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