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4)

2025-10-10 评论

    佛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无边誓愿学,菩提无上誓愿证。”净眼观世,风起云涌,鱼龙混杂,唯有心灵是净土。心安,则不会被世事惊扰。佛让众生暂居浩荡红尘,红尘则是道场,在这里,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盲目逃离,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迷乱之时,即便行走在宽敞大道,也是狭窄逼仄;清醒之际,哪怕坐落于老宅枯井,亦可天高云阔。
    花开见佛。佛在哪里?万木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江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纷呈的世相,朴素是佛;动乱喧嚣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时见佛?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
    佛一直在,度化着、关怀着芸芸众生。如慈母,灯下缝补,企盼远行的游子;似名将,遥望月色,思念故里的红颜;若村妇,倚着柴门,等待归来的樵夫。而这些沉醉于红尘中的世人,是否真的能够放下?游子可以放下绿水青山的风物吗?名将可以放下收复山河的成就吗?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饭的生活吗?唯有放下,方可成佛。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也许我们无须知晓其间的深意,只知道无论时光过去多久,佛法与天地同存。我们只做宇宙万物中那一种属于自己的生灵,安静生长,平凡度日。而修行,则是在每一个春耕秋耘日子里,他年自有果报。
    光阴还是那样,有增无减,草木依旧长青,只是我们不再年轻。年月深长,人生走过的片段总是似曾相识,那是因为季节在往返,故事在重复,而世人也终究如此,别无他恙。有一天,时间会吹散一切,所有的猜疑,所有的迷惘,以及所有的不安都将隐去,直至一尘不染。而那些封存在岁月里的窖酿,也会在适当之时开启,于某个风清月朗的日子,淡淡品尝。
    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且将繁弦急管,交付给丝竹清音;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在无常世间,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静心坐禅,养我性情。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变得干净而明澈。
    《六祖坛经》云:“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三生石上种因果,一花一叶总关禅。我们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满衣,只愿光阴简约美好,平淡素净。有朝一日,佛缘到了,便是终点。

一曲云水释禅心
    如水良辰,温一壶白月光,在落花深埋的小院,抚一曲《云水禅心》。白日里飘飞的尘埃,此时已散尽,烟云收敛,世事忘机。红尘脂粉皆落幕,鸟雀尽归山林。流水无声,一叶野舟横渡,浮世清波里,已寻不见往事的背影。
    闲云悠悠,流水淙淙,这叮咚无意的琴音,让我忘却烟火世情,只念灵台清澈。江南丝竹的清越与空灵,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美丽与柔情。那些行走江湖、琴箫相伴的日子早已远去。走过风尘的时光,岁月不再温厚,曾几何时,异客已归旧乡,青春也换苍颜。
    什么是云?云在万里长空自在飘荡,无根无蒂,没有归宿。随着四时景致,变幻莫测,朝暮不一。时而绚丽如虹,时而洁白似雪;时而浓郁如雾,时而散淡似烟。它的名字叫云,傲然于苍穹之上,千般姿态,万种风情。随缘而聚,随缘而散,一世光阴,了无痕迹。空空而来,空空而去,三千幻象,总是迷离。
    何谓水?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水的一生都在谦下,造化众生,滋养万物。不见其形,却闻其音,识其骨。柔弱之水,却有滴水石穿的刚强。潺潺溪流,却有汇聚江河之气势。潋滟清波,却有深不可测的襟怀。波涛汹涌,却有婉约轻灵的韵致。这就是水,可以淘尽悲欢,亦可以洗尽铅华。它流经日月,优雅从容,宁静怡然,无所欲求。
    禅心是什么?禅心是午后阳光下的一壶清茗,是苍茫绿野中的一树菩提,是似水流年里的一寸光阴,是人生戏剧里的一段插曲。禅心是在寂静山林拣尽寒枝,在孤舟柳岸江雪独钓;也是在红尘路上匆匆来往,在风雨江湖快意恩仇。你坐禅内,心在尘外。你处尘间,心依旧可以在禅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