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当我们蓦地抬头,看到时光青鸟翩然飞过,振翅却已转弱,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有的可能性都有了限制。 我们整天读到不同的科学报告。可是,这些科学报告又常常互相矛盾,甚至相反。譬如说,许多科学报告证实吃豆腐以防癌,却也有科学报告说吃豆腐会致癌。因为前一个报告而大量吃豆腐的人,看到第二个报告时,岂不是昏了过去?
那么多的科学报告,我们该相信谁?
假使尽信所有科学报告,我们也许早已经饿死了。因为,若将所有关于食物的报告集合起来,则几乎大部分食物都能致癌,都不能吃。
有人盲目迷信科学,却不知道,科学的理论是很脆弱的,它致力于让事实暂时得到解释,而不是致力于亘古不移的真理本身。
科学家也像艺术家,不断推翻自己,每一次创作,都要抛弃昨天的我。谁能解释真理呢?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对事物暂时的了解。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又何尝永恒?重看以前的自己,我们都不免有点尴尬,有点惭愧。那时的我,竟以为自己所相信的是真理,又怎会想到,数年后,那所谓真理,早就动摇了。
我们曾经以为人生该是这样这样,爱情又该是这样这样,信誓旦旦,结果,到了后来,自己都不相信了。我们所认定的目标,后来都改变了。我们所认定的人,最后都不一样了。
生活就像科学理论,让眼前的一切暂时得到解释,根本无暇探究亘古不移的真理本身。万一发现真理,也许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理论一样,只是源于偶然。 有些人感情丰富,另一些人则不然。有些人的确没有什么感情。他看悲剧不会哭,见到别人受苦不会有什么感觉。他一样会谈恋爱和结婚,但是,他跟伴侣的关系更像伙伴多一点,甚至只是合作社,各取所需。
那天跟一位朋友聊天,我们讲座谁有感情谁没感情。他提起Y,然后说:
“不论怎样,他有感情。”
“他当然有感情。”我说,“没有感情怎么能够薄幸?”
Y是个很薄幸的男人,两片嘴唇很薄,一双故作深情的小眼睛躲在眼镜后面,一副薄幸相。他的实际纪录,同样证明他有多么薄幸。
不要以为薄幸的人无情,他们只是很快就把感情收回去。
他爱你的时候,一往情深,甚至为你疯狂。他不爱你的时候,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可怕地冷漠。用情时的忠诚和无情时的决绝,都是如此真实。
薄幸的人会倾心去爱一个人,是因为他爱自己。那一刻,他追求的是那种能和某人相爱的感觉。只是,他的激情很快就过去了,开始觉得身边的那个人讨厌。为了自身最大的利益和快乐,他毫不犹疑就变习,然后觉悟地爱上另一个人。他知道怎样去勾引,但不知道何谓付出。
无情,便无法薄幸,正如恨一个人也要用一颗心去恨。
然而,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与薄幸对等的,不是无情,而是无义。 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虽然已经分手了,但是你身上仍然留着他的一些习惯。在过往相处的无数个日子里,那些特质已经变成你的。
譬如说话的语气、神态、用来骂人的字眼、喜欢的食物和饮料、作息的时间、看书的品味,以至是最微小的细节,在在都有他的影子,而这一切本来是属于他的。
人离开了,没法带走的是曾属于自己的习惯。你的习惯,有一部分同样也留下给他了。
一天, 当你无意中做了一个小动作,说了一句话,你才惊讶地发现这是他的动作,他的语气。当你在餐厅里点了一份五成熟的牛排,你才想起这是他最喜欢的烹调方式。
有一些东西并没有逝去,而永远的融合了。
这种融合,怎会不唏嘘呢?然而,更唏嘘的是:分手后的某天,你发觉他的一些习惯已经改变了,不再是从前样子。
譬如说:你无意中在街上见到他,他开的新车竟然不是他最喜欢的蓝色,而是红色。他是什么时候爱上红色的?
或者是:他穿衣的风格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他是什么时候喜欢这类衣服的?而你已经没权知道。
当你摇电话给他,他还没有回家。他从前是很少晚归的,这个时间通常在家里。
你可以永远留住他的一些习惯,但没法阻止他拥有新的习惯。
新的一切,与你再不相干。你的新生活也如是。 人的愿望有时候不过很简单。给你全世界,但不准你睡觉,长夜漫漫,要你日复一日无休止地躺在那里等待天亮,你肯定会举手投降,宁愿用你的荣华宝贵换回一宵的安眠。想要去睡觉了——这是多么微小却又千真万确的愿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