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集(76)

2025-10-10 评论

    一间普通的农舍,而且把年份和日期搞得那样清楚。难道它真是龙宫的族员?
    洞庭湖,再一次在我眼前罩上了神秘的浓雾。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
    进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
    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
    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话,想柳毅到过的龙宫。应该理会古人对神奇事端作出的想像
    ,说不定,这种想像蕴含着更深层的真实。洞庭湖的种种测量数据,在我的书架中
    随手可以寻得。我是不愿去查的。,只愿在心中保留着一个奇奇怪怪的洞庭湖。
    我到过的湖可谓多矣。每一个,都会有洞庭湖一般的奥秘,都隐匿着无数似真
    似幻的传说。
    我还只是在说湖。还有海、还有森林、还有高山和峡谷……那里会有多少蕴藏
    呢?简直连想也不敢想了。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
    样的无限,才值得来活一活。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
陽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
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
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
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
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
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
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
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
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
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
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
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
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
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
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
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
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
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
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
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
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
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
的举动大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
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余秋雨